科研产出
高蛋白水平日粮对多浪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畜禽业 》 2024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多浪羊的生产性能,提升多浪羊饲养经济效益,将20只5月龄健康公羊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个组各10只羊。对照组采用基础日粮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高蛋白水平饲喂,研究高蛋白水平日粮对多浪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多浪羊的体质量显著提高,日增重也有效提升(p<0.05),料重比较低(p<0.05);试验组无论是屠宰前的质量、胴体质量,还是净肉质量、骨质量均比对照组要高,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但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骨肉比、骨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多浪羊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失水率、系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差异并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适当提升多浪羊日粮蛋白水平(粗蛋白17.28%),可以有效提升多浪羊的日增重以及屠宰时的体质量,料重比下降,降低饲养成本。


利用盐碱地种草解决新疆饲草短缺问题的对策研究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为实现新疆盐碱地的高效利用,解决畜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短缺的难题。【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等地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结果】初步掌握了新疆盐碱地概况及综合利用情况,总结了盐碱地种草的经验做法,分析了盐碱地种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进盐碱地种草的对策措施。【结论】新疆盐碱地面积广阔,严重制约了绿洲农业的发展。未来需加强耐盐碱饲草品种的选育,快速建立分类治理技术体系,强化工程性治理措施,并总结推广成功模式,以实现盐碱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帕米尔牦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帕米尔牦牛种质资源特性,选取成年公母牛各5头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查吾拉牦牛、环湖牦牛、大通牦牛、肃南牦牛、金川牦牛、九龙牦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317.00 kg)、胴体重(164.16 kg)、眼肌面积(45.85 cm2)、屠宰率(51.32%)和净肉率(39.56%)比母牛分别高25.79%、29.60%、11.45%、2.23%和0.18%,母牛的肉骨比(4.48)比公牛高12.10%。与其他牦牛品种相比,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和胴体重比大通牦牛分别高3.31%和43.01%,比环湖牦牛分别高39.04%和61.10%;屠宰率比大通牦牛、环湖牦牛和查乌拉牦牛分别高13.49%、14.89%和6.01%;净肉率比大通牦牛和环湖牦牛分别高31.38%和15.13%,肉骨比比环湖牦牛高7.53%。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熟肉率(62.38%)、pH0值(5.86)、pH24值(5.46)和嫩度(10.04 kgf)比母牦牛分别高1.33%、1.21%、3.80%和9.61%,但母牛肉色的亮度(9.97)、红度(37.14)和黄度(10.73)比公牛分别高23.24%、4.44%和2.68%。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氨基酸总量(21.09 g/100 g)比大通牦牛和金川牦牛分别高13.39%和2.08%。帕米尔牦牛公、母牛肉的EAA/TAA均大于38.5%,EAA/NEAA分别为63.87%和63.19%。说明帕米尔牦牛肉不仅氨基酸总量丰富,而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可见,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及优良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在今后的品种选育和育肥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优质肉块的产量、肉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整体提升。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肠道酶系建立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瘤胃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饲粮降解为宿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肠道酶是帮助宿主消化的关键因子,酶种类和活性的高低影响着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和肠道酶系表达,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是目前普遍的研究方向.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全,菌群和酶系结构并不完善,在幼龄反刍动物微生物群落稳定之前,早期调控其瘤胃微生物群落和肠道酶系可以更加长期、有效地改善幼畜胃肠道环境发育,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本文概括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酶系建立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体内干扰Zfy基因对驴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体内干扰Zfy基因对驴睾丸、附睾组织中Zfy蛋白表达以及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种公驴,将一侧睾丸注射空载体作为对照组,另一侧睾丸注射Zfy干扰载体作为干扰组。采集睾丸、附睾组织,分别制作冰冻切片、固定液中固定及液氮中保存。使用冰冻切片观察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干扰组和对照组Zfy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qPCR检测干扰Zfy基因对睾丸、附睾中精子生成相关基因SYCP3、STRA8、TNP2、FA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绿色荧光蛋白主要在驴曲细精管中的圆形精子细胞和部分长形精子细胞中表达,干扰载体成功转入;干扰组驴睾丸Zfy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干扰Zfy基因使驴睾丸中SYCP3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附睾中TNP2和FAS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而睾丸和附睾中STRA8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驴Zfy基因主要在驴圆形精子中表达,干扰Zfy基因可显著抑制驴睾丸中Zfy蛋白表达、SYCP3基因表达和附睾中TNP2、FAS基因表达。


财政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 》 2024
摘要:财政性科研项目经费,是我国现阶段科研工作开展的主要项目经费来源。近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财政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效率和质量,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财政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作用除了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本身,还在于对科研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对相关人员激励结构以及培养机制的合理优化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针对财政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总结相关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无芒雀麦幼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策略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温变化对植物形态、生理及分子调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本研究为探究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应对温度变化采取的适应对策,设置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T1(15/5℃)、增温T2(17.5/7.5℃)、增温T3(20/10℃)、增温T4(22.5/12.5℃)和增温T5(25/15℃),观测其幼苗的表型和解剖结构,测定生理特征,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叶长和叶生物量分配,降低了叶片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部分增温处理(T3,T5)减少根生物量分配并减小根系直径(P<0.05);增温使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更强,形态和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较弱;T5增温下叶片差异表达基因199个,根系484个。总体而言,无芒雀麦幼苗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对增温的响应更敏感。


不同豆禾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开展了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分别和燕麦(Avena sativa)、小黑麦(Triticale)及黑麦(Secale)的混播组合研究。试验设置单播边锋255 kg/hm~2(B-D)、凯速255 kg/hm~2(K-D)、速捷255 kg/hm~2(S-D)、捷达冬牧70 255 kg/hm~2(J-D)、陇箭2号150 kg/hm~2(L-D)为对照,混播边锋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BL-H)、凯速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KL-H)、速捷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SL-H)、捷达冬牧70 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JL-H)为处理组,试验共9个处理,测定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混播组合中,JL-H总干草产量最高(15.58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1);SL-H的粗蛋白含量为12.73%,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混播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总体低于单播禾草,高于豆草;混播组合中,BL-H的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6.27%和36.63%。研究表明,SL-H混播组合综合评价值最高(0.218),若兼顾产量和营养品质,SL-H混播组合(速捷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适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种植应用。


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传播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采用K-B纸片法对40株猪、羊、骆驼、马、鸡、鹅、鸽、犬和猫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利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检测以及质粒复制子分型,通过接合试验对多黏菌素耐药表型的水平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四环素、链霉素、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2.5%~100%;对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0.0%~67.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5%~10.0%,均为多重耐药。40株受试株中,各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mcr-1,12.5%;blaCTX-M-1,85%;blaCTX-M-9,15%;blaTEM,60%;floR,70%;tetA,55%;tetG,17.5%;sul2,37.5%;sul1,17.5%;aadA1,35%;strA,32.5%;aac,17.5%;未检出mcr2~10、blaCTX-M-2、blaSHV、strB和tetE。共检出4种质粒复制子型,IncFIB,52.5%;IncHI2,20%;IncN,20%;IncFIA,7.5%。9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40株受试菌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但在接合子中未检测出耐药基因、质粒和整合子。结果表明,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种类多样,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应当谨慎使用多黏菌素,以期减缓耐药细菌的发展。
关键词: 携带blaCTX-M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耐药 流行特征 动物 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