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布鲁氏菌病不同初筛方法及诊断试剂检测差异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布鲁氏菌病4种初筛方法及11种商品化诊断试剂检测新疆地区采集的207份牛、羊血清学样品,分析结果差异,对方法及产品进行评价.[方法]以英国参考实验室APHA竞争性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为标准,确定布鲁氏菌病牛阳性血清78份、阴性57份,羊阳性血清52份、阴性20份.应用RBT抗原(Ⅰ)、(Ⅱ),FPA抗原(Ⅲ)、GICA(A、B、C、D)、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a、b、c、d)对上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1种商品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敏感性介于42% ~100%,特异性介于32% ~100%,阴阳性符合一致率介于67% ~98%,与英国参考实验室cELISA检测方法间的Kappa值介于0.35~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结果间存有差异;应用同一方法,采用不同试剂结果存有差异;应用同厂家试剂,检测牛、羊血清,敏感及特异性结果也有不同.iELIS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RBT有较好的特异性.RBT方法一致率最高,其次为FPA、GICA、iELISA.RBT、FPA与其完全或高度符合,GICA和iELISA为中度符合.RBT方法Ⅱ抗原优于Ⅰ抗原;GICA 4种试纸条差异较为显著,A最佳,B最差;iELISA试剂盒a、c优于b、d.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初筛方法;诊断试剂;差异性


冷季补饲对放牧后备母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放牧地区冷季后备母羊适宜的补饲配方,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8月龄阿勒泰后备母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条件下,补饲组每只羊每日补饲精料350 g,设置全价日粮瘤胃可降解氮(RDN):可发酵有机物(FOM)分别为35、30和25共3组,记作R:F35组、R:F30组和R:F25组,对照组不补饲,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试验末期,R:F35组、R:F30组、R:F25组的体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48%、19.24%和17.90%,差异极显著(P<0.01);日增重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2)R:F35组、R:F30组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羊的血清葡萄糖(GLU)(P<0.01).3)R:F35组、R:F30组的血清尿素氮(S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35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25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R:F35组血清总甘油三酯(TG)显著增加(P<0.05),R:F35组和R:F30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极显著提高(P<0.01).5)各组间血清中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R:F25组的无机磷(I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放牧后备母羊补饲精料可降低体损耗,改善能量、蛋白、脂肪代谢水平,血清矿物元素除IP外都无显著变化(P>0.05),以试验设计全价日粮RDN:FOM为35的补饲组最佳.
关键词: 绵羊 放牧补饲 瘤胃可降解氮 可发酵有机物 能量代谢 蛋白代谢 脂肪代谢


沙门氏菌中主要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全球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血清型众多,目前已报道超过2600种,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不同.其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本文系统介绍了沙门氏菌主要的毒力因子以及各自编码的分泌系统和/或毒力基因及其功能,进一步分析了毒力基因与毒力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全基因组测序(WGS)预测毒力水平的可行性,有助于探究沙门氏菌中各种毒力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从基因层面上理解沙门氏菌病,在源头上控制沙门氏菌,从而为沙门氏菌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沙门氏菌毒力岛 沙门氏菌毒力质粒 结构性毒力因子 肠毒素 毒力因子


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EgM9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ces, PSCs)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H&E染色进行虫体形态学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使用2-ΔΔCt法计算虫体不同发育时期EgM9基因的表达情况,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最终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的体外培养模型,培养虫体至50 d;体外培养的虫体在第50 d时可产生3个节片;体外培养第50 d的虫体EgM9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期虫体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P<0.05)。结论 EgM9基因是细粒棘球绦虫成虫阶段高表达的基因,可能与虫体性器官发育有关。


盐角草提取物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盐角草提取物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2.52±2.83) kg]相近、体况良好的阿勒泰公羊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2%盐角草提取物(0.2%组)、基础饲粮+0.4%盐角草提取物(0.4%组)、基础饲粮+0.6%盐角草提取物(0.6%组)。预试期11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0.6%组第16~30天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组第31~45天、第1~45天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6%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4%、0.6%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 0.4%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照组(P <0.05),0.2%、0.4%、0.6%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4)0.4%、0.6%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6%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0.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2%、0.4%、0.6%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0.2%、0.4%、0.6%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0.6%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0.2%、0.4%和0.6%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4%、0.6%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盐角草提取物有助于改善绵羊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以饲粮中添加0.4%的盐角草提取物效果较好。


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为肉羊科学养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断奶后3月龄健康纯种多胎萨福克羊母羊15只(18.68±1.42)kg,随机分配成3个组,分别为AL组、IR70组、IR40组,每组5只羊,当试验羊AL组体重分别达到28和35 kg时,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日粮参照《NY/T816-2004肉羊饲养标准》日增质量300 g/d的营养需要配制,采用饲养与消化代谢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1)饲喂水平对多胎萨福克羊母羊DM、NDF、ADF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DM、NDF、ADF采食量规律一致,均为AL组>IR70组>IR40组的规律,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羊1期的DM、NDF、ADF表观消化率在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喂水平对试验羊2期DM、NDF、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试验羊氮采食量、粪氮、尿氮、消化氮显著升高(P<0.05);氮表观消化率IR40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饲喂水平组对试验羊1期沉积氮/食入氮、沉积氮/消化氮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羊2期不同饲喂水平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ALT、AST、GLU、TC及TG在不同饲喂水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ALT均为IR70组最低外,其他指标均为IR40组最低;GLU血糖随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1)随着饲喂水平的增加,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的DM、NDF、ADF采食量显著增加;在自由采食的状态下,多胎萨福克羊母羊体重达35 kg时,DM采食量可达到1 947.35 g/d。(2)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了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氮采食量,限饲对氮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生长后期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沉积氮/食入氮、沉积氮/消化氮无显著影响。(3)不同的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血清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限饲会降低血糖浓度。


ASIP基因编辑细毛羊自然突变和编辑基因型的遗传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控制毛色的多拷贝基因(ASIP)编辑细毛羊自然突变(D9、D5)和编辑突变的遗传特征和规律,分别将深棕色毛色表型的F0代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公羊与白色表型野生型母羊,有深色斑点表型的F0 代基因编辑母羊与野生型公羊交配,获得白色表型和深棕色及斑点状毛色表型F1代个体23只.通过分析F0F、F1F代基因编辑羊ASIP基因的自然突变和编辑突变基因型,掌握编辑基因型的遗传规律和特征,以及自然突变、编辑突变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代基因编辑个体的4种主要编辑基因型(4 bp碱基缺失、5 bp,12 bp碱基插入、27 bp碱基缺失伴随1 bp碱基插入及2 bp碱基缺失)均在17只F1代基因编辑羊得到遗传(另6只为野生型).基因突变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9或D5自然突变、ASIP基因编辑突变和拷贝数共同影响或决定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羊毛色图案的形成.


砂铁矿土壤种子库组成及出苗规律研究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2022 CSCD
摘要:砂铁矿的开采对周边荒漠草地产生较大影响,土壤种子库极度破坏,曾经的荒漠草场利用率和生产力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人工补充土壤种子库对生态修复后荒漠草地物种组成影响十分重要.本研究以平整后的砂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发芽盘方法,对比分析了砂铁矿土壤种子库人工补充前后出苗规律及物种组成以及种子埋深对出苗率的影响,结论认为:(1)青河县砂铁矿区原始土壤种子库仅包含4种植物,均为一年生藜科植物,优势种为刺沙蓬和虫实,且土壤种子库密度非常小;(2)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出苗与水分关系密切,增加水分,一年生植被出现"爆发式"出苗现象;(3)种子埋深影响多年生植被出苗率,0?5 cm是出苗的最佳埋深.播深合适的情况下,人工补充土壤种子库在7天就可以完成出苗,这些结论均为修复时选择物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 种子出苗;砂铁矿;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


盐角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盐角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月龄左右、体况良好的阿勒泰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盐角草提取物,对照组),基础饲粮+0.2%盐角草提取物(0.2%组)、基础饲粮+0.4%盐角草提取物(0.4%组)、基础饲粮+0.6%盐角草提取物(0.6%组),基础饲粮精粗比为65∶35。预试期11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6%组瘤胃液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0.6%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盐角草提取物能够降低绵羊瘤胃液TVFA含量,有助于改善DM、OM、CP、GE、NDF及ADF表观消化率,以饲粮中添加0.6%的盐角草提取物效果较好。
关键词: 绵羊 盐角草提取物 挥发性脂肪酸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对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荒漠绿洲区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为≥77、57~77、42~57、31~42、23~31、17~23和<17 mg/kg,土壤有机质第1~7级丰缺指标为≥15、9~15、5~9、3~5、2~3、1~2和<1 g/kg;生长第2年及以上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74、40~74、22~40、12~22和<12 mg/kg,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7~1.4、0.3~0.7、0.2~0.3和<0.2 g/kg,土壤有机质第 1~6级丰缺指标为≥21、10~21、5~10、2~5、1~2和<1 g/kg;未区分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9、0.8~1.9、0.3~0.8、0.2~0.3和<0.2 g/kg.当 目标产量为12~27 t/hm2、氮素利用率为40%时,第1~7级土壤的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90~203、180~405、270~608、360~810、450~1 013和540~1 215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该区域紫花苜蓿测土施氮提供了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