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RT-PCR与q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BTV-29)的方法,根据BTV-29型毒株基因节段2(Seg-2)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用于RT-PCR与q RT-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与Taq Man探针,通过试验确定其敏感性,用BTV-1~BTV-24等核酸作为对照评价其特异性。对BTV-29感染动物血液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监测,并用BTV群特异q RT-PCR方法验证其可靠性。结果显示,建立的BTV-29特异RT-PCR的灵敏度是1.12×10~2 copies/μL,而BTV-29特异q RT-PCR的灵敏度是1.12×10~1 copies/μL,均与BTV-1~BTV-24、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帕利亚姆病毒和阿卡斑病毒之间无交叉反应;用BTV-29特异q RT-PCR检测BTV-29型感染山羊血液中的BTV-29核酸的动态变化,结果与BTV群特异q RT-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BTV-29特异RT-PCR和q RT-PCR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快速鉴别BTV-29,为BTV-29的致病性、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BTV血清29型 血清型鉴定 qRT-PCR RT-PCR


基于PROSAIL模型的山地草原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PROSAIL模型监测天然草地的动态变化,掌握草地的质量与数量.[方法]研究使用地物光谱仪连续3年在天山北坡中段的2个山地草原样区采集光谱数据和配套数据,基于PROSAIL模型进行冠层LAI的高光谱反演,重点研究应用不同代价函数、植被种类变化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多数代价函数反演LAI的决定系数(R2)在0.54~0.55,均方根误差(RMSE)在0.23~0.2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在17~19.在9个来自不同统计类型的代价函数中,常用的RMSE代价函数的反演精度相对不高.将获取的427个样方数据依据种类数分成组,然后用PROSAIL进行LAI反演.种类数越多,RMSE在增大,R2在减少,反演精度越差.但精度的下降幅度不是均匀的,种类数≤2的组和种类数≤3的组之间精度差异最大.[结论]在利用物理模型反演天然草地的叶面积指数时,不同代价函数获得的反演精度差别比较大;随着植被种类数量的增多,反演的精度是下降的.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高光谱;草原;PROSAIL


复合添加剂对冷季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冷季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冷季绵羊的生长性能及抗病能力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选用体重[(39.64±2.72)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阿勒泰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添加剂1组(T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Ⅰ(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15∶5∶2),复合添加剂2组(T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Ⅱ(沙棘叶粉∶氯化铵∶胍基乙酸=15∶5∶1),复合添加剂3组(T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Ⅲ(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胍基乙酸=15∶5∶2∶1).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T1组、T2组和T3组第1~15天、第16~30天和第1~30天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1组和T3组第1~15天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T3组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1组、T2组和T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组和T3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组和T3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能够促进冷季绵羊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综合试验结果,复合添加剂Ⅲ(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胍基乙酸=15∶5∶2∶1)对冷季绵羊生产应用效果较好.


极早熟机收玉米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与机收性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极早熟复播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和机收性能,为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复播极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为材料,对照为新玉10号,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系统RCT99分析产量、品质等。【结果】新玉110号复播区试产量522.27 kg/667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12.13%,生产试验552.6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7.01%;生育期87.9 d,比对照早熟2.9 d;籽粒容重768 g/L,粗蛋白含量9.9%,粗淀粉含量74.92%,粗脂肪含量4.6%;抗倒伏,抗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成熟是苞叶自然张开,脱水快。【结论】新玉110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属极早熟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所需≥10℃有效积温2 200℃,适合机械粒收。


砂铁矿土壤种子库组成及出苗规律研究(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 2022 CSCD
摘要:砂铁矿的开采对周边荒漠草地产生较大影响,土壤种子库极度破坏,曾经的荒漠草场利用率和生产力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人工补充土壤种子库对生态修复后荒漠草地物种组成影响十分重要。本研究以平整后的砂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发芽盘方法,对比分析了砂铁矿土壤种子库人工补充前后出苗规律及物种组成以及种子埋深对出苗率的影响,结论认为:(1)青河县砂铁矿区原始土壤种子库仅包含4种植物,均为一年生藜科植物,优势种为刺沙蓬和虫实,且土壤种子库密度非常小;(2)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出苗与水分关系密切,增加水分,一年生植被出现“爆发式”出苗现象;(3)种子埋深影响多年生植被出苗率,0-5cm是出苗的最佳埋深。播深合适的情况下,人工补充土壤种子库在7天就可以完成出苗,这些结论均为修复时选择物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新疆褐牛、哈萨克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对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免疫荧光检测绵羊体外受精胚胎Oct4、Cdx2表达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ct4基因和Cdx2基因是附植前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并最终调控了胎儿和胎盘的发育,也在胚胎妊娠识别和附植时调控了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T)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绵羊胚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了Oct4在早期胚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受精卵和早期卵裂胚中未检测到Oct4蛋白;16~32细胞期桑葚胚部分细胞表达Oct4蛋白;Oct4与Cdx2基因在绵羊囊胚滋养层细胞中存在共表达.
关键词: 绵羊;Oct4;囊胚;滋养层;共表达


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胴体指标、剪切力、蒸煮损失等肉质性状,分析新疆褐牛在这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水平与所测肉品质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褐牛不同部位leptin基因相对表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心周脂肪、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皮下脂肪组织中leptin表达水平与其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0.479、0.474(P<0.05).[结论]瘦素蛋白在新疆褐牛脂肪组织中内普遍存在,leptin基因可能参与新疆褐牛肉质形成过程,可作为研究新疆褐牛肉质的一个候选基因.


不同修复措施对准噶尔砂铁矿土壤养分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晰砂铁矿区最适宜的植被修复措施,探讨最适宜砂铁矿区修复措施.[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准噶尔荒漠东北部青河县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养分差异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D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B>E>C>A;在土壤细菌门水平,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其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均超过75%,但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E>C>A>B;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钾主要影响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氮主要影响B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磷主要影响E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论]综合得出半灌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混播(D)以及围栏封育(E)是最有效的砂铁矿区生态修复措施.为加快修复进程可以为D处理添加有机质和钾肥,E处理添加磷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流行特征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 2020年4 - 6月,在新疆伊犁、阿拉山口、呼图壁、青河、福海、五家渠6个地区采集312份硬蜱样本,应用巢式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对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巢式PCR产物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巢式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97%(28/312)和11.86%(37/312)。其中,荧光定量PCR法青河阳性率最高,为35.29%(12/34);福海阳性率最低,为2.00%(1/50)。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共26份。基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12份与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高度同源,10份与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高度同源,4份与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高度同源。结论新疆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较高,且存在3种致病性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伽氏疏螺旋体,其次为狭义伯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