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25条记录
新疆南疆安格斯牛繁育场犊牛呼吸道病毒病病原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呼吸道疾病综合症(BRDC)是世界养牛业的常见传染病。新疆引进安格斯肉牛养殖的历史较短,南疆地区养殖安格斯肉牛尚属新鲜事物,对于BRDC的流行情况规律与特点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解南疆规模化肉牛场犊牛BRDC的流行现状及主要病毒病感染情况,为南疆地区更好地开展BRDC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本试验对引起BRDC的5种常见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及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进行检测,并对4个安格斯肉牛繁育场犊牛发病率、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各场感染率及不同时间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犊牛BRDC主要发病于春夏两季,春季发病率显著升高,夏季达到峰值。样品检测IBRV、BAV-3、BVDV及BPIV-3阳性率分别为:22.0%(50/227),14.9%(34/227),5.2%(12/227),4.4%(10/227),未检测出BRSV;二重感染中以IBRV+BVDV为主,感染率为4.7%(8/170);三重感染为IBRV+BVDV+BAV-3混合感染,感染率为2.3%(4/170),未检测到四重感染,检测结果显示A、B、C场在冬、春和夏季采集检测的样品除BRSV外,其余各病毒均有检出,以IBRV感染率最高,D场仅检出IBRV;混合感染以春、夏两季样品检出为主,且犊牛BRDC主要发病于春、夏两季,亦证明该地区牛场病毒的感染及传播是发生BRDC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季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出率大幅降低,且犊牛BRDC发病率大幅减低,因与秋季犊牛群体免疫接种有关。上述4个场区犊牛呼吸道病毒病以IBRV感染为主,并伴有与BVDV、BAV-3等病毒混合感染,主要在春、夏两季发病率升高。因此,应建立定期病原检测、病毒疫苗免疫、剔除持续性感染牛和加强场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综合防控。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南疆地区 病毒检测 混合感染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副产物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副产物主要由辣椒秸秆及辣椒粕组成,储量可观,可作为畜牧养殖饲料加以利用。本文就辣椒副产物的营养组成、主要活性物质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饲料化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椒副产物在畜禽饲粮中合理且安全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辣椒副产物 营养价值 活性成分 饲料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等肉用性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肉用性状,筛选出早期产肉性能好、增重显著的杂交组合,为确定最优横交固定模式、加快哈萨克羊肉用新类型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以纯种特克赛尔羊为父本、哈萨克羊为母本杂交获得的 4 种杂交组合(级进特哈F2×哈萨克羊、级进特哈F2×特哈F1、特哈F1×级进特哈F2 和纯种特克赛尔羊×特哈F1)后代为研究对象,利用B超测定了 4 个杂交组合 762只 6 月龄羔羊的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及眼肌面积,比较了 4 个杂交组合羔羊上述性状的差异;分析羔羊上述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体重与各肉用性状间的趋势方程;利用Gompertz模型,对 4 个杂交组合羔羊日龄在 100 d、150 d、180 d、210 d 4 个生长阶段的体重进行校正,将同一日龄的体重分别代入预测方程对背膘厚度等 3 个肉用性状进行预测.在日龄 100 d时,F2×F1 组合羔羊具有背膘厚度较薄且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较大的特点,为最优组合.在日龄 150 d后最优杂交组合公羔为纯特×F1,母羔为F2×F1 组合.出栏体重在45 kg之前,F2×F1 组合羔羊肉用性状较优,出栏体重在 45 kg之后,纯特×F1 组合羔羊肉用性状较优.本研究对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杂交后代的选育和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6月龄羔羊 背膘厚 眼肌深度 眼肌面积 B超活体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和山羊肉用性能表型鉴定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用性能表型特征直接决定了羊肉的产量和品质,肉用相关性状鉴定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挖掘优异肉羊种质资源,培育优良肉羊品种,促进肉羊遗传改良.目前,肉用性能表型鉴定方法多以人工测量方式为主,存在耗时、费力、低通量等不足.随着机器视觉、光谱成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进步,肉用性能表型鉴定方法已向非接触式自动测量模式转变,逐渐实现了表型高通量精准鉴定.同时,数据信息量大、图像算法处理复杂等问题成为智能表型鉴定方法的重要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羊肉用性能表型鉴定内容以及表型鉴定方法现状,以期为合理选用羊肉用性能表型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绵羊和山羊 肉用性能 表型鉴定 测量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心叶驼绒藜生理响应特性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心叶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ewersmannia)为研究材料,用0 (CK)、5%、15%、25%、30%、3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从渗透性调节物质、保护性物质、脂肪酸组分等方面研究其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在5%、15%低浓度PEG处理下,驼绒藜幼苗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启动抗氧化酶系统、保持膜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态平衡来减弱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害;在25%PEG处理下,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植物通过大幅提高脯氨酸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大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干旱胁迫带来的膜脂损伤;在30%、35%高浓度PEG处理下,脯氨酸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活性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膜脂受损害严重。由此得出,驼绒藜幼苗在PEG处理液为25%时,渗透调节物质、保护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协同作用形成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增强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关键词: 心叶驼绒藜 PEG胁迫 渗透调节 抗氧化酶 脂肪酸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勒泰羊FKBP5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FKBP5基因和蛋白在绵阿勒泰羊不同组织、不同卵泡发育时期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方法]利用PCR法扩增获得阿勒泰羊FKBP5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并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利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阿勒泰羊卵巢等不同器官和组织中FKBP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利用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FKBP5基因在阿勒泰羊不同大小卵泡及黄体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KBP5蛋白在阿勒泰羊卵巢中的表达定位.[结果]阿勒泰羊FKBP5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390 bp,编码462个氨基酸;绵羊与山羊和牛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鸡(禽类)亲缘关系较远;FKBP5基因和蛋白在绵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子宫、卵巢、输卵管和睾丸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输卵管中表达量最高,接下来依次是肝脏、脾脏、子宫、卵巢和睾丸等器官和组织,在心脏、肺和肾脏中表达量较低;FKBP5基因在大卵泡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卵巢、小卵泡和黄体(P<0.01),其次是卵巢和小卵泡,在黄体中表达量最低;FKBP5基因在大、小卵泡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略有不同.其在大卵泡膜细胞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细胞(P<0.01),而在大卵泡GCs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小卵泡的GCs、膜细胞以及大、小卵泡的卵丘细胞(P<0.05);FKBP5蛋白在阿勒泰羊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黄体组织和大、小有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卵丘细胞、颗粒细胞及膜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推测FKBP5基因可能在阿勒泰羊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 阿勒泰羊 FKBP5 卵泡 颗粒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万寿菊粕对绵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万寿菊粕对绵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8.30±3.95)kg的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每组小群饲养.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5%、15%、25%和35%万寿菊粕(干物质基础)的等能等氮全混合颗粒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试验结束后分析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15%组与25%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5%组(P<0.01),5%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35%组外,万寿菊粕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对照组,1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组料重比(F/G)最低,且与5%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瘤胃发酵参数中,25%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35%组(P<0.05),35%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方面,5%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25%组(P<0.05);15%组肌酸激酶(CK)活性极显著高于25%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高于5%组(P<0.01);25%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组(P<0.05),35%组显著高于5%组(P<0.05);35%组球蛋白(GLOB)含量极显著高于5%组(P<0.01);35%组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15%组(P<0.05);35%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5%组(P<0.05);35%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组(P<0.05);35%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高于5%组(P<0.05);35%组总胆固醇(T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组(P<0.01).在本试验中,饲粮添加5%~25%的万寿菊粕能够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影响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万寿菊粕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好,而添加35%的万寿菊粕不利于绵羊生长性能的发挥.

关键词: 万寿菊粕 绵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羊毛羊绒产量、进出口量、毛绒价格、养殖成本及国内外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对2022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绒毛用羊 毛绒产量 毛绒价格 技术 趋势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北疆地区3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选取国内外32个紫花苜蓿品种,利用DPS9.5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不同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苜蓿年产量以及各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品种干草产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所有参试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MF4020、甘农5号4年年产量之和排名前3位,分别达58960.60、58051.54、57868.68 kg/hm~2;各茬次干草产量总体呈现出第1茬>第2茬>第3茬的趋势,其中第1茬产量占全年总产量比重较高,为44.1%~53.2%;各茬次产量与年产量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1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随着茬次的增加关联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第2年年产量与总产量关联度最高。综合4年试验结果得出,甘农4号、MF4020、甘农5号3个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产性能 北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候选基因筛选及其chi-miR-105a靶基因的验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以及了解相关候选基因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筛选chi-miR-105a靶基因进行验证,以西藏绒山羊为研究对象,联合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筛选与羊绒细度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对候选基因进行调控作用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整理得到384个DE mRNAs, 12个DE miRNAs和29个DEPs。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和PIP5K1B基因与羊毛细度相关。2)通过DEG-DE miRNA互作网络图发现chi-miR-105a与靶基因ETV6和PIP5K1B均在网络当中出现。因此对该调控因子进行验证和分析,根据靶基因表达水平试验发现转染chi-miR-105a mimics后引起毛乳头细胞中ETV6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而PIP5K1B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3)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表明,过表达chi-miR-105a后,ETV6酶活性显著降低,即chi-miR-105a可与ETV6的3′UTR区结合。综上,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出与羊毛细度相关基因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和PIP5K1B。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chi-miR-105a与其预测靶基因ETV6和PIP5K1B的靶标验证,确定chi-miR-105a是ETV6潜在的调控因子,本研究为加快优质绒山羊新品种(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藏绒山羊 多组学联合分析 chi-miR-105a ETV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