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25条记录
不同剩余采食量对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及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中、低剩余采食量(RFI)对新疆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只70日龄德新肉用细毛羊公羔作为试验群体,单栏饲喂11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100 d。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筛选出RFI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1和+0.10 kg/d,并按照RFI>平均值+0.5标准差(SD)、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和RFI<平均值-0.5SD分为高RFI组(H-RFI组,11只)、中RFI组(M-RFI组,18只)和低RFI组(L-RFI组,13只)。试验期每20 d测定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试验期第100天,羊只屠宰后称量内脏重,测量消化道长度,并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瘦素、生长激素及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H-RFI组平均日采食量和RFI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各组间羊只平均日增重、中期代谢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 L-RFI组心脏重、脾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头重、蹄重、肺脏重、肝脏重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M-RFI组空肠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3) L-RFI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H-RFI组(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瘦素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4)肝脏抗氧化指标中,L-RFI组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 <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M-RFI组(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H-RFI组(P<0.05),L-RFI组和M-RFI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中,M-RFI组TP含量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1),L-RFI组GSH-Px活性显著低于M-RFI组(P<0.05),M-RFI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M-RFI组T-AOC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5)。由此可见,选择L-RFI的德新公羔可以有效减少饲粮消耗,并对羊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对德新肉用细毛羊选种选育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 肉用细毛羊 剩余采食量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消化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羊布鲁氏菌天然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的建立与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布鲁氏菌天然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Native hapten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NH-AGID),检测临床样品.[方法]建立NH-AGID方法,评价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测免疫地区2 287份、非免疫地区252份牛、羊血清.[结果]建立了 NH-AGID方法,检测稳定,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自然感染阳性动物检测敏感性低于80%,对排菌动物的检测敏感性高于90%,检出布病阳性抗体的阈值高于RBT.免疫地区血清NH抗体平均检出率17.8%,LPS抗体平均检出率52.3%;非免疫地区血清NH抗体平均检出率40.9%,LPS抗体平均检出率54.8%.[结论]应用NH-AGID方法可鉴别区分免疫地区牛、羊布病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检出NH抗体动物处于布鲁氏菌活动期或排菌期为布病感染动物,应及时剔除出群.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RF2BP2基因与绵羊被毛类型和纤维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IRF2BP2基因的asEIF2S2插入和Chr25:t7068586c 2个突变位点对羊毛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5个不同品种绵羊和特克赛尔×哈萨克羊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等对2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重量法、OFDA2000等测定被毛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羊毛性状的相关性。asEIF2S2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大片段插入纯合型(IRF2BP2asEIF2S2/asEIF2S2),在双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插入缺失纯合型(IRF2BP2wt/wt);Chr25:t7068586c位点在哈萨克羊、和田羊2个双层被毛群体中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且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中国美利奴羊羊毛纤维直径有较大变异范围(15.47~24.49μm),Chr25:t7068586c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羊中仅有突变纯合型CC;在特哈杂交群体中,2个位点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均最高,被毛平均纤维直径也极显著低于其他2种基因型;哈萨克羊中,CC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最高,但纤维直径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asEIF2S2插入突变纯合型和单碱基突变纯合型与绵羊单层被毛类型相关,asEIF2S2缺失纯合型与双层被毛类型相关,2个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均有增加被毛绒毛含量的趋势,但与细羊毛纤维直径无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IRF2BP2基因与绵羊不同类型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间的关系,为解析IRF2BP2基因影响羊毛性状的机理及今后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IRF2BP2基因 被毛类型 纤维直径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遗传因素对特哈级进杂交F2代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特哈级进杂交F2代羔羊的产羔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类型、群别、羔羊性别、出生月份等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根据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哈萨克羊繁育基地2009—2021年出生的1 958只羔羊的生长记录,采用SAS 9.2软件(GLM)程序最小二乘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羔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类型、群别、羔羊性别对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出生月份对初生重影响不显著,对断奶重和断奶前日增重影响极显著。研究结果为建立特哈级进杂交F2代早期生长性状遗传评价模型、估计遗传参数和育种值时固定效应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最终为该类型羊的早期选种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特哈级进杂交F2代羔羊 早期生长性状 非遗传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方式对新疆褐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栓系和散栏2种饲养方式对新疆褐牛不同肌肉部位肌纤维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20头30月龄健康状态良好的栓系新疆褐牛和散栏新疆褐牛分成2组,各10头,采集栓系和散放3个部位肌肉(冈上肌、背最长肌、半腱肌)试验肉品质,分析其剪切力、pH值、色差、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特性的差异。【结果】(1)散栏新疆褐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极显著高于栓系新疆褐牛(P<0.01),净肉重显著高于栓系新疆褐牛(P<0.05),2种饲养方式新疆褐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例均不显著(P>0.05)。(2)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冈上肌(GS)相比,蒸煮损失率,肉色L*、a*、b*极显著的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系水力、pH值极显著的高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剪切力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背最长肌(BZ)相比,肉色L*、a*显著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5);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蒸煮损失率,系水力,pH值和肉色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半腱肌(BJ)相比,肉色L*、b*极显著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蒸煮损失率,系水力,剪切力,pH值和肉色a*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肌肉部位肉的硬度、弹性和回复性均不显著(P>0.05)。(3)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3个部位肉均不显著(P>0.05)。【结论】与栓系相比,新疆褐牛散栏饲养更有利于改善其屠宰性能,其次散栏饲养的新疆褐牛冈上肌(GS)和背最长肌(BZ)的嫩度和多汁性更好,肉的颜色更鲜红。

关键词: 新疆褐牛 栓系 散栏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肌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宿主蛋白SPCS1通过外泌体途径介导BVDV复制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牛传染病,为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敲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MDBK)中的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 (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1, SPCS1)基因的表达有效抑制BVDV复制。为了探究其分子机制,本研究将BVDV感染SPCS1基因敲低(knock-down, KD)细胞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对外泌体进行特征鉴定。使用qPCR检测外泌体中BVDV 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 RNA水平。将外泌体感染MDBK,通过qPCR检测BVDV RNA水平,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外泌体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情况,根据Reed-Muench方法测定病毒滴度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到外泌体呈现为盘状囊泡,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标志性蛋白TSG101,纳米粒径追踪分析结果在100 nm左右出现峰值,成功提取外泌体。Western blot检测BVDV感染SPCS1 KD细胞外泌体TSG101蛋白与空载体处理的对照细胞(Scramble细胞)相比表达显著降低(P<0.001)。qPCR检测显示,外泌体中BVDV 5'UTR 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MDBK感染BVDV感染的SPCS1 KD细胞源外泌体后与对照组感染Scramble细胞源外泌体相比BVDV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CPE现象推迟并减弱,子代病毒滴度显著下降(P<0.001)。结果表明,SPCS1敲低后影响BVDV通过外泌体途径复制。本研究为BVDV的防控提供新型抗病毒靶点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 (SPCS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外泌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尾长变异遗传规律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绵羊尾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评估绵羊尾长变异相关候选标记TBXT基因c.C334A基因型的遗传效应,为选育绵羊短尾性状提供参考。选择长尾特克赛尔羊和无尾哈萨克羊及其杂交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椎数变异的遗传规律,开展了尾椎数和尾长的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 26.0回归分析,在特克赛尔羊和哈萨克羊的杂交群体中评估TBXT c.C334A对尾长变异的基因型效应。结果显示,特克赛尔羊平均尾椎数为17.87±1.30、偏度1.18±0.58、峰度1.37±1.12,哈萨克羊平均尾椎数为3.52±1.03、偏度0.54±0.50、峰度0.34±0.97,F1群体平均尾椎数为12.61±1.82、偏度-0.40±0.54、峰度1.52±1.08,F2群体平均尾椎数为11.67±2.63、偏度-0.70±0.23、峰度-0.12±0.46,表明绵羊尾椎数在亲本和子代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绵羊尾椎数对尾长的决定系数R2为0.726,表明尾椎数变化是尾长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受试的杂交群体中,TBXT c.C334A对尾长变异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替代效应分别为2.62,0.14,2.57,该位点解释了尾长表型变异的43.96%,提示TBXT c.C334A是通过影响尾椎数进而影响尾长作用效应较大的遗传标记。

关键词: 绵羊 尾长 尾椎数 TBXT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和GEE的作物遥感分类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准确获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分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新疆奇台县获取样本集,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获取Sentinel-2号和Sentinel-1号影像,利用Google Colab进行深度学习算法的模型训练和验证,调整和优化深度学习的相关参数来提升分类精度,并且比较了深度学习、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分类方法的精度。【结果】深度学习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94.6%。【结论】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奇台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精准监测。

关键词: 农作物 遥感分类 深度学习 谷歌地球引擎 Google Cola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不同替代水平水培小麦苗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采用不同水平水培小麦苗替代基础饲粮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27.93±2.16)kg]相近的4月龄湖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水培小麦苗按5%、10%、15%和20%的水平(干物质基础)替代基础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并在正试期第61~67天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0%、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10%、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5%、10%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 P<0.01),10%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5)在各组饲粮条件下,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单只绵羊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采用水培小麦苗部分替代基础饲粮可提高绵羊饲粮消化利用率,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蛋白质代谢利用率以及机体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其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水培小麦苗适宜添加水平为 15%.

关键词: 水培小麦苗 绵羊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地区肺炎犊牛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菌采集部分地区肺炎犊牛的鼻拭子,常规法进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分离鉴定,并进行16S rDNA序列进化树分析;K-B法检测其耐药性,选取1株携带多重毒力的分离株进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PCR法检测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新疆阿克苏、昌吉、伊犁3个地区共218份肺炎犊牛鼻拭子KPn检出率为14.68%(32/218),其中阿克苏地区为28.33%(17/60)、昌吉地区为24.00%(6/25)、伊犁地区为6.77%(9/133),分为2种血清型,分别为K1(7/32)和K5(5/32);菌株共检测到KPn的13种毒力基因,主要以mrkD、ureA、wabG、uge、entB为主;LD50为2.38×10~7 CFU/mL;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其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以blaSHV、floR为主,16S rDNA序列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与意大利、中国北京、中国上海等地分离株同源性较高。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肺炎犊牛鼻拭子的KPn检出率较高;优势血清型为K1和K5;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致病力较强,且均为产ESBLs的KPn菌株,提示新疆地区KPn对犊牛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 犊牛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