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食同源植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能够被应用于畜禽饲料添加剂的有300多种,其中117种天然植物属于药食同源饲料原料.所谓药食同源,就是充分利用食材的药物特性,将其作为药食兼用的食物长期服用,既安全又能调节动物的机体代谢.药食同源天然植物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饲料,无抗药性,营养价值丰富,不易诱发耐药性,可替代抗生素广泛应用在畜牧生产中.文章综述了药食同源植物的定义、分类、防病保健功能、在动物生产中的功效,为药食同源植物在畜牧业中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F基因的鸽新城疫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现代畜牧兽医 》 2023
摘要:试验旨在了解鸽新城疫病毒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利用MEGA7.0、Lasergene7.0软件对2020-2022年新疆和田地区规模化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阳性样品进行了鸽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6株F基因属于Ⅵ.2.1.1.2.2基因亚型,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 Sota株、HB1株、VG/GA株、Clone30株及基因Ⅲ型Mukteswarz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5.7%,与甘肃、宁夏鸽新城疫核苷酸同源性为97.3%~99.5%.6株F蛋白融合肽区均有两处氨基酸突变(V121I、A132S),HRa区均有1处氨基酸突变(V179I),NDV/PIGEON/XJHT/802/2022/F在HRb、HRc和跨膜区还有1~2个氨基酸突变.研究表明,该地区鸽新城疫病毒遗传相对稳定,变异持续存在,定期监测与分析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特征十分必要.


柯湖杂交F1代断奶羔羊育肥及屠宰性能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柯尔克孜羊♂×湖羊♀杂交F1代(简称柯湖杂交F1代)断奶公羔的育肥效果及屠宰性能,将其分别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30只断奶公羔,在相同条件下育肥60 d,测定分析体重和体尺变化,并在育肥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选体重相近的5只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柯湖杂交F1代育肥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P<0.05),且其总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柯湖杂交F1代屠宰率(54.76%)显著高于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提高了2.80%、9.15%和3.67%;柯湖杂交F1代尾脂重显著低于纯繁柯羊(P<0.05),减少了64.75%。经效益分析可知,柯湖杂交F1代育肥纯利润为335.95元/只,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纯繁湖羊提高了23.98%、28.62%和21.35%。综上,柯湖杂交F1代不仅能较大幅度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还能减小尾脂重。


饲粮中添加藜麦对育肥山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藜麦对育肥山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6只同批次且初始体重相近的育肥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常规玉米秸秆粗饲料,试验1、2、3组分别以10%、20%、30%的藜麦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试验共计60d。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1组(10%藜麦秸秆)和试验2组(20%藜麦秸秆)育肥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0%藜麦秸秆)(P <0.05);(2)试验1组(10%藜麦秸秆)和试验2组(20%藜麦秸秆)育肥山羊的有机物(OC)、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藜麦秸秆)和试验3组(30%藜麦秸秆)(P <0.05);(3)试验1组(10%藜麦秸秆)、试验2组(20%藜麦秸秆)和试验3组(30%藜麦秸秆)育肥山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球蛋白(GL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藜麦秸秆)(P <0.05)。结论 :综上所述,10%、20%的藜麦秸秆饲粮可以提高育肥山羊生长性能,改善育肥山羊养分消化率,且藜麦秸秆的最佳比例为10%。
关键词: 藜麦 育肥山羊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基于Mask-RCNN的无人机影像白喉乌头检测
《草食家畜 》 2023
摘要: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是伊犁的主要毒害草之一。快速精准识别白喉乌头可为监测其分布和扩散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获取白喉乌头影像并构建数据集,分别采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50和ResNet101提取特征,应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Mask-RCNN对白喉乌头自动识别。结果表明,通过对比测试集的检测精度,ResNet50的平均精确度(mAP)最高,达到66.0%,ResNet101的mAP最低,为65.3%,ResNet50网络在检测白喉乌头的性能表现优异。Mask-RCNN应用于无人机影像识别白喉乌头,实现白喉乌头的自动检测切实可行。


塔什库尔干羊FecB基因非探针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方法的研究
《中国畜禽种业 》 2023
摘要:建立塔什库尔干羊FecB基因非探针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方法,为塔什库尔干羊多胎类型选育奠定基础。试验选取塔什库尔干羊产双羔(多羔)母羊67只,双羔(多羔)羔羊136只,采集静脉血后,采用非探针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对探究塔什库尔干羊FecB基因进行分型的条件。结果表明,115bp扩增引物聚合性以及温度的一致性较好,适合SNP位点的分型,且引物添加量为0.6μL时扩增效率较较好。镁离子浓度在2.4~3.2mmol/L时,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聚合性较好,反应模板浓度在50ng时,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和熔解温度差异曲线较符合塔什库尔干羊FecB基因分型的要求。通过使用优化路线,进行塔什库尔干羊FecB基因分型发现,母羊和羔羊不携带纯合型(BB),携带杂合型(B+)母羊占31.3%,羔羊占25.7%;携带野生型的母羊占68.7%,羔羊占74.3%。。可见,通过建立FecB基因非探针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方法,筛选较优反应条件,可提高塔什库尔干羊多胎新品系培育的选种效率和选种准确性。


新疆某肉牛场母牛妊娠损失相关疫病调查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母牛妊娠损失主要由于疫病、管理不当、应激等发生流产和死胎,是影响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危害.为了解引起牛场母牛妊娠损失的主要疫病,对新疆某安格斯肉牛繁育场2020年-2021年全年妊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采集150头有妊娠损失史母牛的血液、肛拭子及鼻拭子,采用RT-PCR/PCR、ELISA方法检测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NH-GD)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现场调查发现,2020年-2021年该牛场配孕母牛9860头,产活犊9438头,累计妊娠损失422头,妊娠损失率为4.28%.妊娠损失母牛中IBRV抗体阳性率为63.33%,抗原阳性率为42.67%;BVDV阳性率为1.33%;布鲁氏菌RBT阳性率为10.67%,SAT和N H-GD阳性率为0.表明该场母牛妊娠损失的主要疫病因素可能为IBRV.因此,建议使用IBR灭活苗或BVD-IBR二联灭活苗免疫健康牛群,剔除BVD持续感染牛;加强布鲁氏菌抗体监测,制定并实施完善牛场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母牛妊娠损失.


高敏荧光层析法在骆驼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骆驼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探索高敏荧光层析法在骆驼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采集骆驼血清2 000份,骆驼乳307份。应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骆驼布病血清学调查。提取骆驼乳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分型。同时应用高敏荧光层析法对200份骆驼血清和100份骆驼乳样进行布病符合率检测。结果 新疆5个地区骆驼血清SAT确诊阳性31份,布病血清学阳性率为1.55%(31/2 000)。307份骆驼乳经Realtime-PCR检测,5份骆驼乳出现扩增曲线且Ct值在29.65~33.68,骆驼乳布鲁氏菌核酸阳性率为1.63%(5/307)。其中2份骆驼乳提取基因组DNA经AMOS-PCR扩增获得498 bp目的条带,测序并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与牛种生物I型布鲁氏菌序列同源性在99.8%~100%。高敏荧光层析法检出骆驼布病阳性血清33份,阴性血清167份,该方法敏感性为96.77%,特异性为98.22%,与SAT检测方法总体符合率为98%,两种方法的Kappa值为0.925。高敏荧光层析法对100份骆驼乳检出布病抗体阳性乳7份,阴性乳93份,该方法与病原学检测方法(Realtime-PCR)总体符合率为98%。结论 布鲁氏菌高敏荧光层析法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且与布病常规检测方法符合率较好,可用于骆驼布病现场快速检测。骆驼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提示应加强骆驼布病防控,同时加强骆驼乳的食品安全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