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利用
《草食家畜 》 2009
摘要: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am.cv.Xinyin No.1)为多年生、根蘖性、茎中空、直立、株高90~120cm,冬性豆科牧草。可在土壤总盐碱含量低于0.3%以下生长发育良好,气温-25℃~-45℃低温条件下有积雪覆盖地区安全越冬。抗真菌、细菌性病害、线虫。在天山北坡山前冲积扇平原农区年可收获三茬干草,产量达12~15t/ha,高产稳产期达10年以上。鲜、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分枝期和初花期分别含单宁0.02%和0.93%,反刍家畜青饲不会发生臌胀病。初花期粗蛋白质、氨基酸、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14.17%、43.17和35.82%。干草饲喂荷斯坦奶牛比饲喂苜蓿干草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分别提高2.1%、0.35%和0.24%。该品种建植的人工草地郁闭度>90%时,菟丝子(Cuscata chinensis)不能成活;该品种种子粒径10~12目,批量种子如混杂有菟丝子种子(粒径14~16目)易清选。该牧草不受苜蓿叶象甲(Hyptra postica)、苜蓿籽象甲(Tychius medicaginis)、驴豆根瘤象甲(Sitona callosus)危害,可与苜蓿人工草地轮作。


多头绦虫膜蛋白(45M)对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保护效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多头绦虫膜蛋白(45M)对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12只新疆哈萨克羊随机均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用重组多头绦虫膜蛋白(45M)与佐剂乳化后颈部皮下2点免疫,抗原免疫剂量为50μg/只,注射体积为1ml,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3周。对照组以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表达物代替免疫抗原同法免疫。定时采集羊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和IgM的抗体水平。于末次免疫后105d,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羊经口攻击感染5000个多头绦虫虫卵,感染2周后剖检羊脑多头蚴囊数,计算减囊率。将经孵化激活的六钩蚴分别置于含10%两组免疫攻击感染羊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观察两组羊血清对多头绦虫六钩蚴的杀伤情况。结果免疫组有3只羊感染多头蚴包囊,平均囊荷数为1.5个,囊平均直径为2.2mm,免疫组减囊率为68.9%。六钩蚴与免疫组羊血清共培养72h后,90%死亡,被杀伤的六钩蚴出现萎缩,或膨胀致使内部结构模糊。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第4次免疫后(第9周),免疫组IgG抗体水平达到最高(2.32±0.76),与对照组(0.70±0.42)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1)。经口感染六钩蚴后(第24周),免疫组IgG和IgM抗体水平(1.53±0.81,0.90±0.26)仍显著高于对照组(0.64±0.43,0.43±0.15)(P<0.01)。结论重组蛋白45M可引起机体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放牧新疆褐牛年龄胎次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昭苏县测定的1 338头不同年龄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体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新疆褐牛年龄、胎次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和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生长规律,为有计划的开展育种工作和提高褐牛的终生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年龄和胎次对体尺、体重有显着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2岁以前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到2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80%以上,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0%以上。


新疆褐牛乳用性能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乳成分的差异,分析乳成分变化的规律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昭苏县草原放牧新疆褐牛52头和乌鲁木齐种牛场舍饲新疆褐牛154头,跟踪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结果显示,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主要乳成分指标极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P<0.01)、-0.245(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因此,新疆褐牛舍饲条件下产奶量高于放牧条件下产奶量;除电导率和体细胞数外,新疆褐牛其它乳成分指标在放牧条件下均高于舍饲条件下。


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中VP1基因RNA抽提方法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提取疫苗种毒、BEI灭活病毒和白油乳化灭活疫苗病毒中的RNA,并就VP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核酸序列测定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3种来源的VP1基因片段长度均为813 bp,与预期的目标相符,核苷酸序列显示3种方法处理的病毒VP1同源性为100%。说明灭活剂BEI和乳化工艺没有全部破坏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核酸,为检测疫苗毒株的核酸序列建立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灭活疫苗 二乙烯亚胺(BEI) VP1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