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月龄段公、母疆岳驴体重、体尺变化分析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月龄段公、母疆岳驴驹体重、体尺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疆岳驴驴驹生长发育规律及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选择健康、出生日期和出生体重相近的疆岳驴驴驹80头(公母对半),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监测驴驹从出生至24月龄的体重、体尺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并利用Logistic和GomPertz 2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0~24月龄疆岳驴驴驹体重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体重方面,6~24月龄公驴驹平均体重高于母驴驹(P>0.05);在体高方面,0~6月龄母驴驹高于公驴驹(P>0.05),12~24月龄期间公驴驹高于母驴驹(P>0.05);在体斜长方面,0、6、12月龄和24月龄时公驴驹高于母驴驹(P>0.05);在胸围方面,0、12月龄和24月龄时公驴驹高于母驴驹;在管围方面,0~6月龄期间母驴驹高于公驴驹(P>0.05),12~24月龄期间公驴驹高于母驴驹(P>0.05).2种模型拟合疆岳驴生长曲线的拟合度均在0.98以上,其中GomPertz模型对疆岳驴的体重数据拟合效果最佳,公驴驹和母驴驹拟合度分别为0.9997和0.9837.在体重方面和体斜长方面,新生时期以及6~24月龄期间公驴驹组高于母驴驹组;在体高、胸围方面和管围方面,12~24月龄期间公驴驹组高于母驴驹组;且6~24月龄各阶段公驴驹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高于母驴驹组.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0~24月龄疆岳驴驴驹体重生长的曲线.


补喂芒柄花素对伊犁马1000m速度赛成绩、血气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成绩、血气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运动训练过程中营养补喂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择平均体重(411 kg±29 kg)、平均年龄(2.0岁±0.50岁)、1 000 m速度赛成绩(135.24 s±15.75 s)相近并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2匹伊犁马公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饲粮营养水平及运动训练条件下,试验组每匹马每天补喂芒柄花素8 g,进行为期30 d的补喂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1 000 m速度赛,记录比赛成绩并在赛后即刻通过颈静脉采集血样,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指标,使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缩短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P<0.05);对血浆中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血浆抗氧化指标方面,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赛后马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11.12%(P<0.05)、8.45%(P<0.05)和32.70%(P<0.05);而试验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56%和11.3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给伊犁马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1 000 m速度赛成绩,并提高其运动抗氧化能力.


新疆地区GIII.2型牛诺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ORF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牛诺如病毒(BNoV)在新疆不同地区牛场中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针对BNoV的RdR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喀什4个地区的7个牛场共230份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获得塔城地区一株BNoV开放阅读框1(ORF1)基因,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同源性及基因重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地区BNoV阳性率为17.83%(41/230),其中塔城地区阳性率最高(60.00%,9/15).对检测的BNoV ORF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GIII.2型BNoV,与中国四川地区OK032546.1病毒株相似性最高(94.6%),聚为一支;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检测到的两株BNoV的ORF1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均与OK032546.1病毒株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96.6%).ORF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两株BNoV ORF1与MZ573179.1病毒株同源性最高(98.35%),且与国内外其他GIII.2型病毒株同源性在76.1%以上.通过对ORF1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检测到的BNoV与国内外经典株ORF1基因无基因重组现象.本研究填补了新疆地区对BNoV基因序列研究的空白,为BNoV感染的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疆昌吉3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草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关键词: 紫花苜蓿;抗病性;灰色关联度分析


安格斯妊娠母牛异食行为的营养代谢异常及其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异食行为(PICA)是以舔食、啃咬一些无营养价值异物为特征的一种异常行为,大多研究认为,PICA是因某些营养素紊乱和生活环境受限所致。业已证明,肠道菌群与宿主营养代谢关系密切,肠道菌群-肠-脑(micro-biota-gut-brain, MGB)轴与动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日益被揭示。但PICA牛的营养代谢物变化与其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变化关系缺乏研究。本研究拟对PICA母牛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变化与无PICA临床症状的健康牛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探明肠道菌群变化与PICA的关系。在针对某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PICA牛临床调查基础上,试验选取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同一舍饲条件下正常妊娠母牛和典型异食行为的妊娠母牛各10头,分为对照组(Ctrl)和异食组(PICA),采集血液和毛发样本对其矿物质元素、脂溶性维生素(VA、VD、VE)、17种游离氨基酸和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比较,同时采集粪便,分析两组牛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果发现,与Ctrl组相比,PICA组血清中异亮氨酸(Iso)和苯丙氨酸(Phe)含量显著升高(P<0.05);虽然PICA组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与Ctrl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中,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CF231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Iso与CF231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he与Tenericute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肉牛血清中Iso和Phe的改变以及肠道菌群中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CF231相对丰度的变化可能与安格斯肉牛异食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PICA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苏博美利奴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苏博美利奴羊是我国近年来培育出的超细型细毛羊品种,为了解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群体改变的速度和方向,本研究收集2014—2020年新疆巩乃斯种羊场苏博美利奴羊的周岁母羊鉴定记录共计9140条、剪毛称重记录共计7158条以及初生重记录5540条;利用DMU软件采用AIREML模块结合EM算法配合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苏博美利奴羊毛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毛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范围在0.22~0.32之间,其中剪毛后体重yBWPO(0.32±0.04)属于高遗传力性状,毛长SL(0.22±0.03)、初生重BW(0.25±0.04)、鉴定时体重yBWPR(0.25±0.03)、平均日增重ADG(0.27±0.04)与剪毛量yGFW(0.22±0.03)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2013—2019年间所研究性状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各性状育种值都有了明显的增加,进一步证明对苏博美利奴羊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有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及后续的育种规划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苏博美利奴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新疆低温奶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草食家畜 》 2022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新疆低温乳消费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及相应的对策.调研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乳制品消费结构、消费能力,低温奶认知、低温奶购买意愿、购买便利性、购买偏好及健康饮奶习惯等方面分析影响新疆低温乳消费市场的因素.结果显示:32.93%的消费者不了解乳中生物活性物质(如乳铁蛋白)的热敏性,39.97%的消费者不能区分各类液态乳产品,47.64%的消费者有煮沸巴氏杀菌乳后饮用的习惯;43.21%的消费者"担心未消毒彻底,存在细菌",36.30%的消费者认为"加热后可增加营养价值和香味";72.64%的消费者曾感到"购买巴氏杀菌乳不方便";54.85%的消费者认为本地品牌"更新鲜、更健康".结果启示:本地乳企应该充分利用在当地的良好品牌信誉度和牧场资源,尽早布局低温奶市场,通过研发高品质低温乳制品、普及科学饮奶理念、改善冷链物流能力、完善购物体验和精细化服务能力等手段,提高生产竞争力,抵御进口乳制品和常温乳对当地乳品市场的冲击,占领区域低温奶消费市场.


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RT-PCR与q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BTV-29)的方法,根据BTV-29型毒株基因节段2(Seg-2)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用于RT-PCR与q RT-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与Taq Man探针,通过试验确定其敏感性,用BTV-1~BTV-24等核酸作为对照评价其特异性。对BTV-29感染动物血液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监测,并用BTV群特异q RT-PCR方法验证其可靠性。结果显示,建立的BTV-29特异RT-PCR的灵敏度是1.12×10~2 copies/μL,而BTV-29特异q RT-PCR的灵敏度是1.12×10~1 copies/μL,均与BTV-1~BTV-24、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帕利亚姆病毒和阿卡斑病毒之间无交叉反应;用BTV-29特异q RT-PCR检测BTV-29型感染山羊血液中的BTV-29核酸的动态变化,结果与BTV群特异q RT-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BTV-29特异RT-PCR和q RT-PCR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快速鉴别BTV-29,为BTV-29的致病性、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BTV血清29型 血清型鉴定 qRT-PCR RT-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