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饲料工业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卵泡发育波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6

摘要:为揭示青年母牛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作者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对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卵泡生长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卵巢上小卵泡(1~4 mm)、中卵泡(5~7 mm)和大卵泡(≥8 mm)的数量和直径均呈动态变化。大、中、小卵泡的数量、卵泡的发育要经历征集期、选择期、优势化、成熟期和闭锁退化的过程。青年母牛在整个发情周期中,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3.6 mm,成熟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3.80 mm,一个发情周期有3~4个卵泡发育波,其中有3个卵泡发育波的为多数(71.43%),有4个的为28.57%。

关键词: 青年母牛 卵泡发育波 超声波诊断 动态变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场不同品种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的观察

新疆畜牧业 2006

摘要: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病毒粒子核心外有一层脂质膜,脂质中伸出许多微粒,即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梅(NA),HA和NA是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根据H和N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型。H有H1-H15,N有N1-N9。流感病毒还可根据致病性分为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PAIV)、低致病性流感病毒(LPAIV)和无致病性流感病毒。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将禽流感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牛品种断奶后育肥试验

草食家畜 2006

摘要:选择健康无病3月龄的美国褐牛与新疆褐牛F1 8头为试验1组、新疆褐牛10头为试验2组、西门塔尔牛5头为试验3组。断奶后进行120天的育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体尺增长速度试验2组的比试验1组和试验3组的快,试验1组与试验3组体尺增长速度无差异;体重:试验1组和试验3组与试验2组的总增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之间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试验1组和试验3组与试验2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肉牛品种 断奶 育肥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06

摘要:选用11头初生重43.05±4.52kg的荷斯坦公犊牛,群养模式下,全乳饲喂生产小白牛肉,实验期120d。试验研究了犊牛的喂乳量,生长发育规律,乳的转化率、屠宰率、净肉率和经济效益等内容。试验表明,公犊牛日喂乳量、日增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日喂乳量9.99±0.21kg,日增重为0.92±0.05kg,全期乳的转化率1.32,末体重153.6±4.38kg,每头牛总喂乳量为1199.0±25.05kg,犊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0.0%和45.68%,每头牛可纯获利2932元,经济效益可观。

关键词: 全乳 荷斯坦公犊牛 小白牛肉 平均日增重 乳的转化效率 屠宰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双肌臀(Callipyge)基因型的检测

畜牧兽医杂志 2006

摘要:绵羊的双肌臀(Callipyge,CLPG)基因表型为后臀肌肉增大近30%,是由位于绵羊18号染色体GTL2基因上游32.8kb处存在一个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命名为SNPCLPG)产生的,该SNP标记的存在与CLPG表型完全吻合。通过对SNPCLPG的分子检测,期望发现CLPG基因型种羊,为今后选育肉用性状更优异的新品系奠定基础。为此,选择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以引进的纯种澳洲陶塞特羊、德国美利奴羊以及陶塞特羊×新疆细毛羊杂交一、二代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SNPCLPG位点的PCR检测。虽然获得了预期的两个497bp和165bp扩增片断,但未检测到CLPG基因型特征性的SNPCLPG突变(A→G)。

关键词: 双肌臀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PCR-RFLP PCR-SS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角膜炎临床诊治报告

新疆畜牧业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MPR-IB基因作为新疆多浪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2006

摘要:以控制Booroola 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I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新疆多浪羊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突变。实验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上存在B+型(突变杂合子),但没有检测到BB型(突变纯合子),多浪羊主要以++型(正常个体)为主,B+型频率为0.35,++型频率为0.65,初步推断可能多浪羊的遗传机制和BooroolaMerino羊相同。

关键词: BMPR-IB基因 多浪羊 Fec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MPR-IB基因作为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746碱基处均检出与BooroolaMerino相同的A→G突变,可分为3种基因型(BB型、B+型和++型)。湖羊中几乎全部为BB基因型;小尾寒羊中以BB和B+基因型为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IB基因与产羔数显著相关,是上述3种羊的多胎主效基因。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 多胎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动物检疫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疑似布病感染的牛场采集牛奶和全血进行细菌分离,采集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iELISA、cELISA进行抗体检测;采集免疫牛场和部分免疫羊场血清430份进行国内4个厂家生产的RBT抗原比对实验,并且选择特异性最高厂家的RBT抗原与SAT、iELISA和cELISA同时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4个厂家生产的RBT抗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RBT和SAT与加拿大布病参考实验室提供的iELISA和c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一致率较高,但前两者均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在布病检疫时可选择特异性好的RBT抗原进行初筛,阳性结果用iELISA或cELISA进行确诊。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iELISA cELISA SAT RB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