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动物抗冷应激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简述冷应激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归纳整理常见抗冷应激添加剂的应用,为全面理解冷应激状态下动物生理和营养代谢功能的变化提供依据,为冷应激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应激;抗冷应激添加剂;生理机能


绵羊PDGFD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获得绵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全长序列,并了解其在体内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阿勒泰母羊和中国美利奴母羊为研究对象,克隆获得了PDGFD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DGFD基因在2个品种羊沉积在尾部、肠系膜、背部和肾脏周围4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绵羊PDGFD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PDGFD基因CDS区序列及其编码序列与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猪、马、人,与鼠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其一致;预测PDGFD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无跨膜区,存在信号肽序列,属于分泌型蛋白;PDGFD蛋白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1个CUB结构域和1个PDGF结构域,PDGFD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与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DGFD基因在阿勒泰羊4个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国美利奴羊,其中阿勒泰羊尾脂和背部脂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美利奴羊(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DGFD基因在绵羊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甘草茎叶对育肥期阿勒泰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甘草茎叶对育肥期阿勒泰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40±2.5) kg、6月龄的公羔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羊),分别添加0~60%的甘草茎叶。结果表明:血清甲状腺素浓度60%添加组分别比30%添加组、10%添加组、20%添加组和对照组低26.7%、25.2%、24.1%、23.49%,差异极显著(P<0.01)。球蛋白浓度30%添加组比对照组高11.99%(P<0.01);20%添加组比对照组高8.4%(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30%添加组比对照组低12.82%(P<0.01)。血尿氮浓度60%添加组分别比对照组、20%添加组、10%添加组、30%添加组和15%添加组低103.34%、89.69%、88.3%、84.68%和83.57%,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分别比30%添加组和15%添加组高10.11%和10.77%,差异显著(P<0.05)。胆固醇浓度对照组分别比15%添加组和20%添加组高12.78%和14.5%,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浓度对照组分别比60%添加组、20%添加组和30%添加组高29.17%、40.91%和47.62%,差异极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对照组比20%添加组高15.49%(P<0.01);30%添加组分别比15%添加组和20%添加组高9.59%和12.6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日粮干物质中添加20%或30%的甘草茎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血清脂肪代谢;添加30%的甘草茎叶有利于促进血清能量代谢。


粮草轮作对北疆平原荒漠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21 CSCD
摘要:研究北疆平原荒漠区小麦-苜蓿轮作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揭示粮草轮作过程中土壤盐碱度和养分的消长规律,旨在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小麦轮作苜蓿的中低产田中,连续5年调查土壤全盐量、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结果表明:小麦地轮作苜蓿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和pH值,轮作第4年土壤含盐量由轮作前0.79 g/kg降低到0.63 g/kg,土壤pH值平均降幅为6.64%,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幅为19.07%;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由轮作前0.52 g/kg提高到0.65 g/kg,水解性氮含量较轮作前显著降低;磷含量呈上下波动,轮作4 a全磷由0.98 g/kg降至0.93 g/kg,有效磷由6.18 g/kg降至2.97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轮作后速效钾含量的最低值为260.44 mg/kg,处于富钾状态。在北疆平原荒漠区的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苜蓿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氮的储备量,降低盐碱度。在苜蓿生长第4 a需适当补充氮肥和磷肥,无需施入钾肥。
关键词: 平原荒漠区 粮草轮作 土壤含盐量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家畜定时输精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定时输精(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TAI)技术已经成为家畜繁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实用技术,对实现家畜高效集中配种和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家畜的繁殖调控规律,针对如何通过外源激素人为调控家畜生殖激素水平来实施定时输精做一综述,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法和前列腺素法作为家畜同步发情排卵的主要处理方法,详述了不同家畜品种定时输精的程序,剖析了家畜卵泡同步发育、黄体退化和排卵时间等影响家畜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实际生产中定时输精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伊犁鹅个体产蛋规律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旨在利用视频自动采集技术,对伊犁鹅母鹅的个体产蛋规律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为提高伊犁鹅母鹅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后续选育留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伊犁鹅母鹅的整个产蛋期内,个体平均产蛋数为11枚,最高个体产蛋数可达27枚,最低个体产蛋数为1枚,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母鹅产蛋数大多集中在6~15枚之间;产蛋数与蛋重、蛋形指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本实验群体中,伊犁鹅母鹅产蛋时间大多集中于03:00~11:00,经相关性分析,全天产蛋数与上午(00:00~12:59)产蛋数、下午(13:00~23:59)产蛋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上午产蛋数的相关性更强,相关系数为0.964。伊犁鹅的平均产蛋间隔为52.1 h±1.8 h。气温对母鹅的产蛋数存在较大影响,当气温在16~20℃时,伊犁鹅母鹅产蛋率最高。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1~32℃),温度与产蛋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4。研究结果可为大群中低产鹅的发现鉴别以及高产鹅的留种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羊源荚膜血清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了确定新疆喀什巴楚县某羊场的羊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病因,本研究以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细菌形态学观察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然后进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灰白色、透明、两端钝圆、呈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血清型为A2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菌株对替米考星、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敏感;小鼠致病性实验中18 h后小鼠陆续死亡,说明该分离菌株对健康小鼠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关键词: 羊 溶血性曼氏杆菌 荚膜血清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不同断奶日龄羔羊瘤胃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日龄的湖羊羔羊瘤胃组织结构的差异,特别是瘤胃乳头超微结构变化,旨在为羔羊适宜断奶日龄的确定提供瘤胃生长发育的依据。选择新生湖羊羔羊24只(初生重:2.80 kg±0.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30日龄早期断奶组(EEW-30)、45日龄早期断奶组(EW-45)和60日龄常规断奶组(NW-60)。在各断奶日龄及75日龄时每组分别屠宰4只羔羊,测定体重及瘤胃空重,计算瘤胃相对重量;采集瘤胃组织进行显微及超微形态学测定。结果显示:(1)EEW-30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组与NW-60组断奶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羔羊瘤胃相对重量与其体重变化规律相同。(2)光镜下可见:断奶时,EEW-30组瘤胃壁厚度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EW-45组与NW-60组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EW-45组羔羊瘤胃壁厚度显著高于NW-60组(P<0.05)。断奶时EEW-30组瘤胃乳头较短小,极显著短于NW-60组(P<0.01),EW-45组也显著短于NW-60组(P<0.05)。断奶时瘤胃乳头宽度和面积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75日龄时也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3)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EW-30组断奶时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ruminal micro-papillae)数量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与NW-6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试验结果显示,断奶时羔羊瘤胃形态结构在EEW-30与NW-60组间差异明显,而EW-45与NW-60组较为接近,瘤胃微乳头状结构也呈相同变化趋势。提示45日龄时断奶较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