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焦虫病对牛胚胎生产的影响报告
《中国牛业科学 》 2021
摘要: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功率影响.方法:本文选择40头10-16月龄加系西门塔尔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生产体内胚胎.在超排处理过程,其中17头放牧的供体牛出现焦虫病症状.对照组为24头舍饲健康供体牛.两组牛产的胚胎冷冻后,分别解冻和移植了30(焦虫病组)和26(对照组)枚胚胎.结果 表明两组牛只获取的胚胎总数差异不明显,但发病牛只生产可用胚率和冻胚移植成活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只.结论:焦虫病极易导致牛只体温升高,超过39.5℃将会严重影响胚胎的产量和质量.


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对疆岳驴生长性能、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两种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对疆岳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6~8月龄疆岳驴断奶公驴40头(106.02 kg±11.81 kg),随机分为5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的比例分别为0(Ⅰ组)、30%(Ⅱ组)、60%(Ⅲ组)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的Ⅳ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30%+碳酸氢钠)和Ⅴ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60%+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正常添加量按照精料干物质的0.5%计算,额外添加量按照精料干物质的0.5%+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的1%计算,每组8头驴,按照等能等氮原则设计饲粮。预饲期12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添加量的增加,试验Ⅰ、Ⅱ和Ⅲ组料重比逐渐下降,其中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5);试验Ⅲ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总蛋白、肌酐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5)。与同等比例添加全珠玉米青贮的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高于试验Ⅴ组(P>0.05);试验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Ⅴ组(P<0.05),试验Ⅱ组料重比低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Ⅱ、Ⅳ组间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Ⅴ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力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Ⅴ组疆岳驴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为16.40、15.10、14.79、17.34和16.10元,整个试验期每头驴毛利润分别为711.27、837.53、871.98、629.46和738.16元。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为评价依据,综合经济效益比较,以在基础饲粮(以DM为基础)中添加0.28%碳酸氢钠时、全贮玉米青贮占粗饲料60%(在基础饲粮DM中添加26.67%)饲喂疆岳驴公驴效果最优,无需额外补充碳酸氢钠。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碳酸氢钠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以5E10H5杂交瘤细胞株腹腔接种Balb/c鼠制备的腹水作为包被抗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血清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的驴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试验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和阴性对照犬犬粪.结果显示,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能产生高效价抗体;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检测,阳性粪样稀释至1:10000时仍显示为阳性;在感染动态分析中,该方法最早可在犬感染72 h后,最迟6 d后检测到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诊断犬多房棘球绦虫感染,为后期研制犬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围封对准噶尔荒漠植物和土壤恢复的影响(英文)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2021 CSCD
摘要: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封育在草地植物及土壤恢复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尤其在荒漠中,为了进一步评估封育对荒漠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的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封育前后植物、土壤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群系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封育后有一定的增降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后伊犁绢蒿群系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58.99%、59.35%、33.29%和51.21%;白梭梭群系分别提高了15.49%、33.52%、20.85%和5.13%;盐生假木贼群系分别提高了83.80%、31.51%、76.66%和33.33%。封育后3种植物群系细菌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其中伊犁绢蒿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了12.74%和2.92%;白梭梭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升高了17.08%和3.17%;盐生假木贼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封育后虽有高低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显著增加了荒漠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荒漠植物群系群落生产力,但封育后荒漠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封育是恢复荒漠生态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对土壤养分的固存意义不大。


HACCP在牛羊肉加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食品工程 》 2021
摘要:对牛羊肉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源变化情况及控制要素进行研究,明确一系列检测控制要素,并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确定企业实施HACCP检测工作的具体计划。结果表明,HACCP在牛羊肉加工过程中有利于保障卫生质量。同时,在牛羊肉加工过程中,对相关的污染源实施追踪分析,能够明确环境检测的侧重点与关键控制要素,有利于逐步增强产品的加工质量,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正当权益。


母羊妊娠期的日常饲养管理重点
《中国畜禽种业 》 2021
摘要:母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羔羊成活率、提高母羊繁殖力、增加养羊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母羊妊娠期分前期和后期两个关键时期,在前期胚胎发育速度缓慢,需要按照空怀期的饲养方式和饲料营养来饲喂母羊,随着怀孕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饲喂量,以满足胚胎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每个阶段母羊的生理特点不同,应根据妊娠母羊不同的生理需求制定不同的饲喂管理措施.
关键词: 妊娠;母羊;日常;饲养管理


新疆褐牛瘦素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Leptin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褐牛肉品质的相关性,旨在寻找与新疆褐牛肉品质性状相关分子标记,为新疆褐牛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理论依据。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新疆褐牛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E2JW位点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处于中度多态,E2FB位点有CT和TT2种基因型,处于低度多态,均为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相关分析表明: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E2JW位点与肌纤维直径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极显著(r=0.435),与胱氨酸含量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r=0.410),与蛋氨酸含量呈弱负相关趋势(r=-0.308)。E2FB位点与硬脂酸含量呈正相关趋势(r=0.425)。结果提示E2JW位点有可能成为影响新疆褐牛肉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关键词: 新疆褐牛 Leptin基因 外显子2 多态性 肉品质性状


萨福克羊血清激素与超数排卵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分析血清激素含量与超排效果的相关性.试验采集了60只萨福克供体母羊超排前1d的外周血,应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促卯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和抗缪勒管激素,分析其与超排效果(包括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可用胚率)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和抗缪勒管激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7.91±2.62) U/L、(1.47±0.63) ng/L、(8.13-±0.93) ng/mL,与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均呈正相关关系.3种激素对回收胚胎数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50.041 +5.732X1+1.030X2-3.110X3.试验为利用血清激素水平预测回收胚胎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改善超排效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超数排卯;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抗缪勒管激素;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


母驴发情期卵泡发育规律及激素诱导排卵的效果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摘要:为了探究母驴发情期优势卵泡发育的规律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母驴诱导排卵效果及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母驴4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组各15头,用B超观察发情母驴卵泡的发育情况,当试验A组、试验B组卵泡直径大于30 mm时,分别注射hCG2000 IU、GnRH100μg,对两种激素诱导排卵的效果及受胎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驴出现发情表现时,卵泡平均直径为(30.53±4.06)mm,发情期间卵泡平均每天生长速度为(4.07±0.95)mm,排卵前24 h直径达到(39.20±1.86)mm;激素处理后24 h,对照组和试验A组、试验B组排卵率分别为0%、30.0%、26.6%.处理后48 h,试验A组、试验B组排卵率分别达到93.3%、100%,而对照组为33.3%.3组受胎率依次为试验B组(86.6%)>试验A组(60.0%)>对照组(40.0%).说明GnRH(100μg)和hCG(2000 IU)对驴的诱导排卵均有良好的效果,GnRH提高受胎率的效果优于hCG.
关键词: 驴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诱导排卵 受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