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中添加鞣花酸对乳鸽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添加鞣花酸对乳鸽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24月龄欧洲肉鸽亲鸽120羽和同一天出壳、体况良好的0日龄乳鸽180羽,将120羽亲鸽和180羽乳鸽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和试验Ⅲ组,采用"2+3"的孵育模式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乳鸽.对照组饲喂未添加鞣花酸的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3%、6%的鞣花酸,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分别于乳鸽0、7、14、21、28日龄时称量体重.试验结束当天每组选择5笼鸽子进行屠宰试验,取内脏器官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表明:(1)乳鸽7日龄体重,试验Ⅰ、Ⅱ组和Ⅲ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17%、10.45%和7.68%(P>0.05).乳鸽21日龄体重,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2%和2.24%(P>0.05).乳鸽28日龄体重、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试验Ⅲ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8%、2.6%和2.5%(P>0.05);(2)屠宰率,对照组及各试验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半净膛率,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提高了11.90%(P<0.05).全净膛率,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提高了12.57%(P<0.05).胸肌率,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0.88%和31.32%(P<0.05).腿肌率,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提高了15.96%(P<0.05);(3)心脏指数,试验Ⅰ、Ⅱ组和Ⅲ组均高于对照组,提高了18%、8%和13%(P>0.05).肝脏指数,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13%(P<0.05)和7.98%(P>0.05).脾脏指数,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85.71%(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鞣花酸能够促进乳鸽的生长发育,改善乳鸽脏器发育,提高乳鸽屠宰性能.


肉用褐牛体尺及胴体指标与部位肉产量相关性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本文对71头肉用褐牛公牛进行体尺指标、胴体指标和部位肉产量测量,旨在评估肉用褐牛体尺指标、胴体指标和部位肉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尺指标、胴体指标、部位肉产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指标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上脑(HR)、外脊(STR)、霖肉(KNU)、米龙(OUT)、小黄瓜条(ER)、牛腩(FLA)、大黄瓜条(OF)等部位肉产量与一些体尺指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R2值均大于0.4;体尺指标与胴体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且二者的回归关系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方法来预测胴体部位肉产量。


不同阶段皮山红羊体重与体尺的多元回归分析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析不同月龄皮山红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体重体尺最优回归模型.研究测定了 238只皮山红羊(公113只、母125只)初生、2月龄、6月龄表型数据.测定指标包括体重(Y)、体高(X1)、体长(X2)、胸围(X3)、管围(X4)、尾长(X5)、尾宽(X6)、尾厚(X7).运用SPSS 26.0软件对皮山红羊3个阶段进行相关性、通径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皮山红羊早期阶段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皮山红羊体高、体尺、胸围、管围、尾宽、尾厚与公、母羊(初生、2月龄、6月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初生公羊尾长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阶段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指标为胸围,其次为体尺和体高.皮山红羊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初生公羊Y=-5.952+0.083X1+0.037X2+0.115X3+0.080X4-0.053X5+0.047X6+0.111X7,R2=0.853;初生母羊 Y=-6.643+0.061X1+0.086X2+0.107X3+0.117X4-0.068X5+0.049X6+0.100X7,R2=0.824;2 月龄公羊 Y=-24.980+0.145X1+0.170X2+0.173X3+1.781X4+0.023X5+0.131X6-0.015X7,R2=0.800;2 月龄母羊 Y=-25.785+0.255X1+0.192X2+0.146X3+0.646X4+0.293X5+0.135X6-0.140X7,R2=0.801;6月龄公羊 Y=-40.321+0.267X1+0.231X2+0.278X3+1.682X4+0.003X5-0.049X6+0.585X7,R2=0.812;6 月 龄母羊Y=-37.830+0.297X1+0.374X2+0.229X3+0.773X4+0.154X5+0.089X6+0.254X7,R2=0.662.研究表明,在皮山红羊选育和育肥的生产过程中,在重视体重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体尺指标的选择.


不同品种饲草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比较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禾本科饲料作物品种,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帕米尔高原牧区河谷耕地引进种植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1个小黑麦(Triticale)品种和1个黑麦(Secale)品种,对其产草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麦品种捷达冬牧70的株高为167.89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燕麦品种格莱德的茎粗和分蘖数最大,分别为0.48 cm和5.03个,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捷达冬牧70和格莱德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3.68 t/hm2和13.57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不同供试品种营养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格莱德和速捷的粗蛋白含量在9%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燕麦品种边锋的粗脂肪和淀粉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其他供试品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得出各品种优先排序为:格莱德>捷达冬牧70>速捷>边锋>青海444>凯速.因此,在兼顾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基础上,认为在帕米尔高原牧区推广种植格莱德燕麦和捷达冬牧70黑麦较为适宜.
关键词: 高原牧区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牧草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不同品种肉鸽生长与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对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同舍内的4个肉鸽品种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肉鸽品种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随机选择健康、体重无显著差异的180日龄白羽王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塔里木鸽各100对,保证每个品种的个体遗传背景相同,每个品种的100对为一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对,试验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白卡奴鸽平均产蛋数最高,平均产蛋数为19.6枚,高于白羽王鸽、欧洲肉鸽、塔里木鸽(P<0.05);塔里木鸽平均受精蛋枚数、出雏数均最高,分别为16.8枚、13.6只;塔里木鸽死胚数、死雏数均最低,分别为3枚、1只;出栏数4个品种差异不显著。在生长性能方面,欧洲肉鸽的平均出栏重为525.12 g,大于其他3个品种的肉鸽(P<0.05)。综上所述,根据4个品种鸽繁殖性能的生产数据比对结果,可知白卡奴鸽可重点关注产蛋性能,欧洲肉鸽需高度利用其出栏重,而塔里木鸽对新疆南疆环境的适应性强。


公驼发情期低摄食却仍能维持旺盛体力的潜在机制研究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双峰公驼在发情期体重迅速下降但体力仍很旺盛的缘由。【方法】采集公驼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血液样本为对照,对两个时期的样本进行蛋白表达定量分析,以揭示发情期与非发情期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在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血液样本中,有26种蛋白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发情期4种蛋白表达量升高,22种蛋白表达量降低;CO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蛋白质周转,翻译后修饰等生物过程;GO分析揭示了蛋白质多种功能的存在,如生物糖原合成、免疫应答、细胞粘着、蛋白聚合、血板活化、信号传递、基微管合成、血液凝固等;KEGG分析发现存在与组织重塑有关的信号通路,以及与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的细胞基质黏附通路,如细胞运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存活等,同时还发现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YS、PPP1R3G、AGP、mTOR、PI3k等蛋白质与公驼发情期低摄食仍能保持充沛精力密切相关。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选育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为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在生长发育、肉质和抗逆性等多方面指标的选育进展情况,以相同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阉牛和安格斯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体尺指标、胴体性能、肉质分析指标以及质构参数等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二者差异。结果显示,30~36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与安格斯牛的体重、十字部高、体斜长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管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的背膘厚度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2个品种阉牛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二者牛肉适口性相差不大。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的选育工作卓有成效。


几种抗氧化剂对马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动物繁殖 》 2024
摘要:马精液的冷冻保存效果与其他家畜相差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马精液对冷冻过程更敏感,表现出更高的氧化应激与质膜损伤率,因此,需要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马精液冷冻保存效果。试验选取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牛磺酸(Tau)、维生素C、蛋氨酸(Met)和原花青素(OPC),加入精液稀释液中,用精子分析仪测定冻融后马精液的总体活力(TM)、前进式活力(PM)、快速运动精子比例(RAP)、平均路径速度(VAP)和直线性(LIN),以评估不同抗氧化剂对马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试验选取牛磺酸为基础抗氧化剂,组合添加其他抗氧化剂后,评测抗氧化剂组合对马精子冻融后保存效果的影响;然后,选择在精液离心前、冷冻前和冷冻解冻后添加抗氧化剂,评估不同的抗氧化剂添加程序对马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蛋氨酸、原花青素等抗氧化剂的试验组2,3,4,5马精子活力参数均有提高;不同抗氧化剂组合试验中,添加谷胱甘肽与蛋氨酸的试验组9的抗氧化效果最好,马精子活力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添加牛磺酸、谷胱甘肽、蛋氨酸的试验组8的抗氧化指标多数偏低;不同时间添加抗氧化剂牛磺酸,离心前添加的试验组10的马精子活力参数最高,冷冻前添加的试验组11次之,二者均显著高于冷冻前后二次添加的试验组12(P<0.05)。说明在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蛋氨酸、原花青素等抗氧化剂是有益的,但牛磺酸与其他抗氧化剂配合没有达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剂适宜在离心前或冷冻前添加,而冷冻前后二次添加抗氧化剂可能对精子有伤害。


新时期乡镇林下养鸡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对新时期乡镇林下养鸡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乡镇林下养鸡产业存在生产效益低、市场营销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养殖效率和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应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乡镇林下养鸡产业有望实现良性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