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皮山红羊肉用性状的研究分析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皮山红羊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眼肌深度等肉用性状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为皮山红羊的生产和选育提供参考.试验选择饲养管理均相同的506只6月龄皮山红羊,利用便携式B超诊断仪测量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等肉用性状指标和体重,采用SAS 9.2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产羔类型、性别和群别分别对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单羔的眼肌深度极显著高于三羔(P<0.01),且双羔眼肌深度显著高于三羔(P<0.01),单羔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多羔(P<0.01),双羔眼肌深度显著高于三羔(P<0.05),且显著高于四羔(P<0.05).性别对于3个肉用性状指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公羔在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方面均高于母羔.眼肌面积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眼肌深度和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对于皮山红羊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研究表明:6月龄羔羊的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三个肉用性状受到羔羊出生类型、性别及其饲养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绵羊饲养管理和选种选育时应考虑它们对6月龄羔羊上述性状的影响,提高对上述肉用性状选育及遗传评估准确性.


引导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CRISPR/Cas9为基础的引导编辑系统是新开发出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实现12种碱基的互换、插入和缺失,并且不需要产生双链断裂和引入外源供体DNA。本文从基因编辑的发展、引导编辑系统的原理、特点、优化、脱靶效应、在动植物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引导编辑系统的设计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为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了解引导编辑系统及进一步利用引导编辑系统在动植物科学基础研究和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CRISPR/Cas9 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 PE) pegRNA 应用研究


澳洲白羊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评估
《中国畜禽种业 》 2024
摘要:该研究旨在评估澳洲白羊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科学选育、良种扩繁和提高优良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在对生长性状(初生重、 90天体重、 180天体重、 240天体重、 0~90 d日增重、 90~240 d日增重)和繁殖性状(头胎产羔数、经产羔羊数、头胎窝均重、经产窝均重、头胎窝总重、经产窝总重)进行遗传评估时,使用R包AEFchida建立动物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方差组分、遗传参数、遗传相关性和育种值的估计;对于初生重,根据不同母体效应,运用R(v4-1-1)包AEFchida,比较了6种随机效应不同的动物线性混合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个体加性效应、母体环境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模型BW1为最优模型,计算初生重遗传力为(0.33±0.04)。繁殖性状在0.03~0.12为低遗传力,其中活羔数(头胎、经产)的遗传力在0.03~0.04,而生长性状在0.33~0.77之间为高遗传力,其中日增重(0~90日、 90~240日)的遗传力在0.46~0.67。产羔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较低(0~0.25),初生重与生长性状相关性适中(0.14~0.64),且表型相关性和遗传相关性基本一致。生长性状的育种均值随着年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繁殖性状的育种均值则变化幅度较小,选育效果不明显。可见,澳洲白羊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特性相差较大,应采用不同的选育方式来进一步优化澳洲白羊的生产性能和遗传特性。
关键词: 澳洲白羊 生长性状 繁殖性状 初生重 随机模型 遗传评估


新疆畜禽饲料资源中粗蛋白含量的调查研究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新疆不同地州间各种常规饲料原料的粗蛋白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各地州饲粮合理配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全区14个地州的13种115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在科学采样的基础上进行粗蛋白含量测定.对同类不同种饲料样品和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蛋白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差异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除青贮玉米外,干物质含量都在92%以上;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粮食作物秸秆粗蛋白含量最低.8个地州采集玉米样品中喀什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全疆各地州的各种类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变化非常大,因此,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饲粮中粗蛋白含量,为精准配方、精准营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新疆饲料资源 饲料原粮 粮油加工副产物 粗蛋白 精准营养


比较CRISPR/Cas9和PE技术对HEK293T细胞中eGFP基因的编辑效率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增强型eGFP(Enhanced GFP)基因CRISPR/Cas9和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相关载体,确定CRISPR/Cas9和PE对eGFP基因的编辑效率,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eGFP基因进行靶位点分析,人工合成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egRNA及niRNA,构建LentiCRISPRV2-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U6-eGFP-pegRNA和U6-eGFP-niRNA质粒;培养293T细胞,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HiTOM深度测序,检测eGFP基因的FITC-A-Mean和细胞发生的编辑类型,同时预测不同编辑类型蛋白结构变化。结果发现,eGFP-sgRNA组的FITC-A-Mean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eGFP-PE2组的FITC-A-Mean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eGFP-PE3b组的FITC-A-Mean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Hi-TOM测序表明eGFP-sgRNA、eGFP-PE2和PE3b的编辑效率分别为20.420%、36.735%和40.180%;PE3b较PE2编辑效率提升3.445%;eGFP野生型蛋白二级结构中延伸链最多达到83个(34.73%),eGFP-CRISPR/Cas9-1bp插入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达到144个(56.69%);eGFP-PE-15 bp缺失蛋白中延伸链最多达到85个(36.32%)。本试验成功构建LentiCRISPRV2-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U6-eGFP-pegRNA和U6-eGFP-niRNA质粒,转染后绿色荧光强度均极显著降低,CRISPR/Cas9编辑存在多种编辑形式,而PE编辑除15 bp缺失的精准编辑外存在比例较少的碱基替换,表明利用PE编辑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编辑,为研究动物功能基因和精准分子育种领域奠定基础。
关键词: CRISPR-cas9 引导编辑(PE) eGFP基因 FITC-A-Mean Hi-TOM深度测序


双峰驼乳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组成及影响因素
《新疆畜牧业 》 2024
摘要:根据国内文献统计,我国双峰驼乳蛋白质含量为(3.94±0.46)g/100 g,占总乳固体的(25.62±2.61)%;总氨基酸(TAA)含量为(3.833±0.416)g/100 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44.3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为(79.65±3.55)%,完全符合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理想蛋白质的要求。本文还对影响驼乳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因素作了简略介绍,为发挥骆驼的泌乳性能、提升驼乳的营养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SOX18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初步探究SOX18基因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对从湖羊毛囊中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然后构建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过表达效率。将经过鉴定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毛乳头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SOX18过表达载体和空载质粒,每组3个重复。采用Trizol法提取6个样本的总RNA并构建cDNA文库,利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测序,然后对样本相关性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注释,寻找SOX18基因调控的相关候选基因和通路。为确认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随机选取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毛乳头相关基因在所分离的细胞中高表达,表明所分离的毛乳头细胞纯度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OX18基因过表达能够增加毛乳头细胞中SOX18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明构建的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试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间相关性好,SOX18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相比共发现157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03个基因在SOX18过表达后上调,54个基因下调,qRT-PCR分析表明转录组数据准确性高。GO功能分析显示,一些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进展和毛囊发育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信号通路。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SOX18在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和毛囊发育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SOX18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来影响毛乳头细胞增殖和毛囊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解析SOX18基因在湖羊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细粒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细粒棘球蚴BALB/c小鼠高、低剂量(2 000、500原头蚴)肝脏模型,1、3及8个月后采集小鼠肝脏标本,Masson染色鉴定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表达.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病灶边缘带肝脏组织的胶原染色比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增多并形成了致密的环状结构,在囊壁周围广泛分布,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纤维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α-SMA)染色显示,试验组小鼠肝脏中α-SMA主要表达在炎症浸润及肉芽组织增生区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α-SMA的表达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Collagen Ⅲ)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肝脏组织中Collagen Ⅲ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而在低剂量和高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小鼠肝脏中主要表达在病灶周围,且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上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可导致肝纤维化,且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α-SMA、Collagen Ⅲ的表达水平随着胶原面积的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肝纤维化


基于外翻肠囊法探讨乳脂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特性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基于外翻肠囊法研究乳脂肪主要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某乳品厂原料奶,获知其脂肪酸构成,再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获取乳脂肪主要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转运数据,进而探讨不同肠段、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给药浓度对实验大鼠肠道乳脂肪主要成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乳脂中共分析出26种脂肪酸,其中2,3,4-三甲基-戊酸的含量最高(54.68%),其次为4-甲基-庚酸(22.17%);2,3,4-三甲基-戊酸和4-甲基-庚酸的最佳给药部位分别为空肠和十二指肠,透过药量分别为31.08×10-3mg、20.36×10-3mg,单位时间内的吸收转化率分别为49.9993%、50.0043%,肠道剩余百分数分别为99.9931%、99.9913%。给药时间为120 min时2,3,4-三甲基-戊酸的Ka、Papp分别为2.63、5.82×10-6,4-甲基-庚酸的Ka、Papp分别为4.65、1.26×10-6,均为最大值;在给药量为10.08 mg/mL时,肠囊液中2,3,4-三甲基-戊酸的浓度为9.14×10-3mg/mL,4-甲基-庚酸的浓度为6.36×10-3mg/mL,均为最大值。【结论】2,3,4-三甲基-戊酸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4-甲基-庚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最佳时间为120 min,最佳浓度为10.08 mg/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