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绵羊源溶血性曼氏杆菌A2型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新疆某羊场的羊出现精神沉郁、咳嗽气喘、消瘦等症状,为确定此次发病病原.[方法]该羊场共送检4份病羊肺脏,从肺脏中分离培养了一株细菌并对其进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其形状及大小疑似溶血性曼氏杆菌;PCR鉴定结果显示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菌株血清型为A2型.该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敏感;在致病性试验中,小鼠在15h内陆续死亡,说明该菌株具有一定致病力.[结论]该病例致病原为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敏感.


肺炎克雷伯菌与链球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构建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选取肺炎克雷伯菌KP-Khe基因和链球菌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双重PCR反应体系,摸索其特异性、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细菌核酸浓度,并通过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扩增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的489 bp和197 bp的特异性片段,最适退火温度为58℃、最适引物浓度为12 ng/μL、最适模板浓度为3 ng/μL。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对15份样品进行检测,其中2份样品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呈阳性,1份样品检测出链球菌呈阳性,与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技术,可为临床诊断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及混合感染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细毛羊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周岁母羊各育种目标性状间的相关及差异性,分析各性状间的遗传规律,为提高新疆细毛羊的育种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测量并整理共计 1 546只周岁母羊(苏博美利奴羊497 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1 049 只)的个体鉴定记录和剪毛记录,测定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和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利用SPSS 25.0 软件,对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毛长、剪毛量)、繁殖性状(出生类型)以及生长性状(体格评分、鉴定时体重)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性状间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类型间的差异.[结果]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出生类型与相关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和毛长)以及生长性状(体格评分和鉴定时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两品种间鉴定时体重均与平均纤维直径、毛长以及剪毛量等毛用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各毛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苏博美利奴羊在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和纤维直径标准差)和生长性状(鉴定时体重)均优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平均纤维直径的范围在16.86~19.01 μm,属优质超细型细毛羊.
关键词: 苏博美利奴羊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育种目标性状 相关性


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犬细粒棘球绦虫(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表膜抗原(EgSfAg)免疫兔获得抗血清,同时利用抗EgSfAg杂交瘤细胞株4E8制备单抗,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多抗和单抗4E8,制备Eg、多房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和犬弓首蛔虫等5种蠕虫抗原作为特异性质控样品,利用单抗4E8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通过人工感染犬结合氢溴酸槟榔碱下泄法制备阳性对照样品,同时设置敏感性质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构建样品盘,以多抗为捕捉抗体,HRP标记的单抗4E8为检测抗体,建立犬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单抗4E8仅与EgSfAg有特异性反应;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量为1∶512;对130份阳性样品的平均检出率为95.38%;交叉试验结果显示仅EgSfAg结果为阳性;检测150份阴性样品的平均符合率为95.56%。综上,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终末宿主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抗原 单克隆抗体 ELISA 样品盘


新疆昌吉15个引进饲用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昌吉地区引进的15个饲用燕麦品种的适应性,为该地区饲用燕麦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个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36~1.96之间,品种间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叶面积、叶茎比和叶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单株叶面积、穗长、单株鲜(干)草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生殖器官形态建成的构成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了饲用燕麦的生物量因子,第3主成分反映了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可作为早熟型饲用燕麦的品种资源;第Ⅱ类可作为高产青贮型饲用燕麦的优良品种资源;第Ⅲ类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其中第2亚类的“甜燕1号”各性状表现突出,可作为本研究区高产优质型饲用燕麦品种加以引进与利用。


蓝舌病新疆分离株VP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及一步法RT-PCR方法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t比对,用软件MEGA 5.0分析序列差异,根据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运用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对蓝舌病新疆分离株S7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序列与哈尔滨报道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较高为89.64%,与中国云南报道BTV-29型分离株、蒙古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分别为87.49%和87.39%;与德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为80.70%,其余均无同源性序列。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序列与4条同源序列间存在26处核苷酸差异,9处氨基酸差异。【结论】建立的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BTV中国新疆分离株扩增获得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敏感性为4.0×103 copies/mL。


哈萨克羊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萨克羊是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发展壮大哈萨克羊的产业规模,对农民增收以及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对哈萨克羊的种质资源研究,本试验选取26只11月龄的健康哈萨克羊(母羊13只、公羊13只)进行屠宰性能与生产性能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羊公羊的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母羊,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各指标接近12月龄哈萨克羊标准。哈萨克羊的活重与胴体重、净肉重、胸围、尾长的回归模型公式分别为y_胴=0.685x–6.513、y_净=0.430x–2.681、y_胸=0.597x+58.699、y_尾=0.640x+5.255。11月龄哈萨克羊的屠宰性能符合正常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作为哈萨克羊屠宰性能与生产性能的参考。
关键词: 哈萨克羊 屠宰性能 生产性能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不同解冻方式对牛羊肉品质特性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4℃冰箱解冻(RT)、静水解冻(HT)、盐水解冻(SWT)、超声波解冻(UWT)4种方法解冻冷冻的牛羊肉,测定解冻后牛羊肉的pH、嫩度、保水能力(解冻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烹饪损失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丙二醛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总巯基含量,分析牛羊肉的肌纤维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的理化特性、保水能力、营养指标、色泽、脂质氧化及腐败变质的影响较小,其中SW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保水能力、理化特性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更适合解冻冷冻的牛羊肉。


巨菌草在南疆地区的种植技术及饲用品质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为新疆南疆地区是否适合大面积引种推广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种植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种植株行距。结果表明,在南疆种植巨菌草出苗率为60%,补苗后达到80%;鲜草产量平均为75.915 t/hm~2;株行距60 cm×60 cm处理的种植效果最佳,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试验中巨菌草种植成本为107.33元/hm~2,其成本高于青贮玉米和苜蓿。由营养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巨菌草115 d生长期营养价值略优于50 d,其青贮品质较全株青贮玉米略低。巨菌草可青饲,也可青贮使用,应根据巨菌草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找准其在新疆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中的生态定位,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