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产奶量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305d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1985~2008年751头新疆褐牛的17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年度、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产月龄等5个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年度、胎次、产犊间隔对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季节和初产月龄对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提示:稳定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合理的调整产犊季节对提高产奶量是有利的;适当增加2~5胎经产母牛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群体产奶量;新疆褐牛产犊间隔在360~390d时产奶量最高;初产月龄应控制在24~27月龄。
关键词: 新疆褐牛 305d产奶量 非遗传因素 最小二乘均值


新疆褐牛体尺性状指标与体重的主成分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30头18月龄左右新疆褐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9.505%的7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体尺指标尻长、腰角宽、髋宽、坐骨宽及体重的变异较大,选育潜力大;体重与体斜长、胸围、腰角宽、髋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管围呈显著相关(P<0.05);从主成分的特征根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第1至第3主成分起主导作用的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体型外貌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尻部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后躯特征。


新疆褐牛Toll样受体基因(TLR4)外显子Ⅲ2021位点突变与奶牛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可以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启动天然免疫并激活适应性免疫。以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对TLR4基因外显子3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PCR-RFLP分析,共发现TLR4E3+1656、TLR4E3+2021和TLR4E3+2414三个多态位点。对TLR4E3+1656和TLR4E3+2021位点χ2检验表明:2个品种的突变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TLR4E3+1656位点的各基因型个体间的体细胞评分(SCS)差异不显著(P>0.05);而TLR4E3+2021位点中AA与A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显著(P<0.05),AA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但AB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LR4E3+2021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与抗乳房炎的抗性有关,A等位基因是乳房炎抗性的有利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基因型的新疆褐牛个体中TLRs信号通路下游的部分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F-κB1、NF-κB2和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TLR4、IL-10和IL-8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新疆褐牛 Toll样受体4(TLR4)基因 基因型 定量PCR 奶牛乳房炎 体细胞评分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分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肌肉氨基酸组成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其次、半胱氨酸含量最少,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5.57%,8.64%,8.91%,1.18%。在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呈差异显著(P<0.05),在股二头肌中成人必需氨基酸、婴儿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中的含量(P<0.01)。股二头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背最长肌高出6.37%,股二头肌中必需氨基酸比非必需氨基酸高出3.90%。褐牛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质的蛋白质食物。


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的制定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定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收集了新疆褐牛17 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5个数学模型(Wood不完全伽玛函数模型、Nelder逆多项式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六次)、Ali-Schaeffer模型和Wil mink模型)通过SAS(8.1)软件的非线性过程(NLIN)对泌乳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5个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34 0~0.921 4,确定逆多项式模型为新疆褐牛泌乳曲线最佳拟合模型,绘制了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制定了一套不同胎次的泌乳天数产奶量校正系数。结果提示,新疆褐牛泌乳高峰日出现在20~50 d,第一胎泌乳高峰值最低,第三胎泌乳高峰日来得最早;随胎次的增加,母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在第五胎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平均305 d产奶量为4 445.3kg。


放牧新疆褐牛年龄胎次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昭苏县测定的1 338头不同年龄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体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新疆褐牛年龄、胎次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和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生长规律,为有计划的开展育种工作和提高褐牛的终生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年龄和胎次对体尺、体重有显着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2岁以前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到2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80%以上,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0%以上。


新疆褐牛乳用性能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乳成分的差异,分析乳成分变化的规律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昭苏县草原放牧新疆褐牛52头和乌鲁木齐种牛场舍饲新疆褐牛154头,跟踪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结果显示,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主要乳成分指标极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P<0.01)、-0.245(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因此,新疆褐牛舍饲条件下产奶量高于放牧条件下产奶量;除电导率和体细胞数外,新疆褐牛其它乳成分指标在放牧条件下均高于舍饲条件下。


新疆褐牛乳脂率变化规律初探
《草食家畜 》 2009
摘要:在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根据牛场记录选择1~10泌乳月的142头母牛,采集奶样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63%,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由3岁的3.71%下降到8岁的3.05%;随着泌乳月的延长,乳脂率呈曲线变化;而且乳脂率随产乳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