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新疆褐牛(模糊匹配)
77条记录
伊犁河流域新垦区新疆褐牛育肥试验效果分析

草食家畜 2014

摘要:本试验选择12月龄新疆褐牛公牛15头,平均体重240 kg左右,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给与不同饲料配方进行4个月舍饲育肥、16个月出栏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分析新疆褐牛高效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情况。试验牛经过120 d育肥,获得了较理想的增重效果,育肥期日增重水平最低为0.9 kg。试验组II增重效果最好,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达到416.7 kg,头均日增重水平为1.39 kg,说明配方2的饲料配比较合理。

关键词: 新疆褐牛 饲料配方 育肥试验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技术在肉牛宰前评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探讨超声波扫描仪在肉牛活体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取30头成年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集中育肥屠宰后,对其中20头牛用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建立了牛宰后性状(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宰前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指标,建立宰后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经验证分析,所有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利用超声波技术用宰前肉质性状来预测宰后肉质性状和产肉性状是可行的。同时这些模型可以作为制定新疆褐牛胴体产量标准的参考。

关键词: 新疆褐牛 超声波技术 宰前性状 评定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产肉性能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14

摘要:试验选择新疆褐牛30头,育肥4个月后进行屠宰,分析新疆褐牛综合生产性能,为新疆褐牛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期育肥后的新疆褐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屠宰率55.42%,肉骨比4.47:1,高档肉占净肉重的17.24%,优质肉占净肉重的27.76%,并对胴体产肉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以体尺测定指标、屠宰测定指标预测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线的性回归方程。发现眼肌面积与高档肉产量、高档肉比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胴体产肉量评定的参考指标,但仅适合在比较重量不同的胴体间使用,对相同重量的胴体,眼肌面积不能作为胴体产肉量评定参考指标。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屠宰 胴体 分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差异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育肥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的差异,实验选取了11头育肥新疆褐牛,对其肩肉、辣椒条等10个部位肉进行了营养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分割肉块间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p H和肉色L*、b*值均存在差异;肩肉和臀肉的脂肪含量仅次于高档部位肉,但与高档部位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大黄瓜条和小黄瓜条外,其余部位肉剪切力均低于4.39kg。可见,育肥新疆褐牛的肉质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总体较嫩,为今后各部位的加工利用和品质改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分割牛肉 肉品质

新疆褐牛催乳素(PRL)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联分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分析了催乳素基因第4外显子在新疆褐牛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运用SAS8.1统计软件对不同基因型与泌乳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第4外显子发生了G8377C,A8398G两处突变,引起单链构象多态性,新疆褐牛群体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5,0.526,0.129,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8,0.392;经最小二乘分析发现BB和AB基因型母牛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母牛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分析结果提示,PRL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碱基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新疆褐牛泌乳性能的重要位点。

关键词: 催乳素基因 PCR-SSCP 泌乳性能 新疆褐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与其他三个乳肉兼用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定新疆褐牛不同部位与其他兼用牛不同部位之间的肉品质差异,及为其整体肉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加系褐牛各分割部位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对比分析。【结果】新疆褐牛外脊pH值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霖肉pH值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霖肉(P<0.05);新疆褐牛大理石花纹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荷斯坦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脖肉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霖肉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从营养品质整体比较来看,新疆褐牛除与荷斯坦牛差异显著外(P<0.05),与其他品种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脖肉、辣椒条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新疆褐牛脖肉、肩肉、辣椒条、上脑、小瓜、大瓜、霖肉、臀肉中的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新疆褐牛脂肪含量除脖肉、板腱、霖肉外,其他部位的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结论】在统一的营养水平和育肥模式,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肉用性能一致,但与荷斯坦牛在营养品质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新疆褐牛 荷斯坦牛 西门塔尔牛 加系褐牛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高档牛肉感官评定比较

肉类工业 2013

摘要:利用评分检验法对新疆褐牛育肥牛与未育肥牛、公牛与母牛高档部位的里脊、外脊从颜色、光泽、细致度、坚挺度等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与感官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汁液浸出、残留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育肥牛均显著高于未育肥牛。通过对感官指标相关性分析作感官指标简化,鲜肉简化后指标主要有颜色、光泽、细致度、坚挺度、形态、鲜度、香气、整体可受性8项。熟制牛肉感官指标主要有色泽、美食欲、咬入度、嚼透度、初始多汁性、持续多汁性、细腻程度7项。

关键词: 感官评定 新疆褐牛 鲜肉 熟肉 高档牛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法对新疆褐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新疆褐牛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选择高效的同期发情方法。经直肠检查,具有功能性黄体的新疆褐牛母牛149头,采用CIDR+FSH+PG、孕酮海绵栓+PMSG+PG、1次肌肉注射PG、2次肌肉注射PG、GnRH+PG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同期发情的效果。结果表明:1次肌肉注射PG与CIDR+FSH+PG、孕酮海绵栓+PMSG+PG、2次肌肉注射PG、GnRH+PG方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48.28%与80.65%、75.00%、75.00%、72.41%,差异显著(p<0.01)。可见处理方法以2次肌肉注射PG法为好,同期发情率高,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

关键词: 季节 处理方法 新疆褐牛 同期发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GH基因第5外显子AluⅠ位点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新疆褐牛选育提高奠定分子遗传基础。【方法】以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上AluⅠ突变位点(GH/Alu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GH/AluⅠ位点在新疆褐牛群体中表现为VV、LV和LL3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138、0.397和0.465;新疆褐牛GH/AluⅠ位点的杂合度为0.4408,多态信息含量为0.3437;不同基因型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为:1~4月龄的LV和LL基因型个体体重、体长均较VV基因型个体的优,且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体重、5~6月龄体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H/AluⅠ位点的L等位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有正向选择作用,可作为新疆褐牛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关键词: 新疆褐牛 GH基因 GH/AluⅠ位点 多态性 PCR-RFLP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水平下新疆褐牛增重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12月龄新疆褐牛公牛60头,随机分为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高营养水平日粮对照组。研究在不同育肥阶段,营养水平条件对新疆褐牛日增重及饲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肥全期,试验组的精料饲喂量及营养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育肥前期,试验组的新疆褐牛日增重为1.00 kg,低于对照组0.14 kg,差异显著(P<0.05);在育肥中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3 kg,对照组的日增重为0.81 kg,差异极显著(P<0.01);在育肥后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8 kg,对照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49 kg,差异极显著(P<0.01)。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日平均经济收益高4.35元/头。

关键词: 新疆褐牛 营养水平 日增重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