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褐牛Leptin基因外显子Ⅱ E2JW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新疆褐牛Leptin基因与体尺的相关性,以42头成年健康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并与新疆褐牛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eptin基因E2JW具有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08、0.5238和0.2857。经测序发现:该位点T103C、C113T、C126G和T252A处存在突变。群体多态信息含量0.3727,属于中度多态、遗传杂合度0.4954,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与新疆褐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体高、十字部高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后腿围显著高于AB型(P<0.05)。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体尺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不同月龄新疆褐牛阉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不同月龄新疆褐牛阉牛生产高档牛肉过程中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发育正常、健康无病、不同月龄的新疆褐牛阉牛40头,68月龄25头为低月龄组,1012月龄15头为高月龄组,在相同营养、饲养条件下进行为期22个月的高档牛肉生产育肥试验,测定分析体高、体斜长、胸围等体尺、体重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月龄组不同育肥阶段体尺、体重均大于低月龄组,低月龄组总增长量明显高于高月龄组,且胸围最快为52.88±7.44cm、64.79±11.65cm,管围最慢为4.29±1.08cm、5.13±0.77cm。低月龄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尻长、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髋宽、坐骨宽、体重总增长量较高月龄组提高了12.29cm、13.33cm、10.59cm、5.98cm,11.91cm、0.84cm、6.44cm、2.04cm、7.05cm、6.48cm、5.85cm、67.12kg,除体斜长、体重差异显著(P<0.05)、胸宽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累计生长曲线在育肥第12个月之前呈现快速增长随后生长速度趋于平缓,相对生长发育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起伏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的生长趋势,体尺指数分析变化表明了高月龄组胸部、低月龄组后躯尻部和髋部生长较快[结论]不同月龄的新疆褐牛阉牛表现出了以高月龄组胸部、低月龄组后躯尻部和髋部为主的生长发育优势特点。


补饲对放牧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中国牛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通过对放牧新疆褐牛进行针对性的补饲,为放牧状态的新疆褐牛提高其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2~14月龄新疆褐牛30头,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补饲基础日粮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营养调控剂,第3组为放牧对照组。测定其试验前后体重,在试验最后1d,采集血液样本。[结果]在放牧条件下,补饲显著提高了放牧新疆褐牛在饲喂第60d时的体重、日增重,与放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增加末重和绝对日增重(P<0.05),营养添加剂组极显著增加日增重(P<0.01),营养添加剂组相对于放牧组多增重54.55%,基础日粮组显著增加日增重(P<0.05),基础日粮组相对于放牧组多增重44.32%,营养添加剂组相对基础日粮组多增重7.09%。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与放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甘油三酯与基础料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基础料组钙均与放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磷与基础料组和放牧组均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补饲增加新疆褐牛日增重;可以提高血清中蛋白的水平;补饲明显增加新疆褐牛的育肥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新疆褐牛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新疆褐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不同居群(杂交类型)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新疆褐牛的4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在192个个体扩增得到7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9。4个新疆褐牛群体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716 2,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95 4,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较高,4个群体8个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73 6、0.622 0、0.626 5和0.541 3。群体基因流BM2133位点最大(7.096 5),BM1824位点最小(2.112 8),各位点平均基因流为4.008 9,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5.87%,另外94.13%的遗传变异由个体间的差异产生。基因流不是主导新疆褐牛种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聚类分析显示4个群体可按遗传距离分为两类。【结论】新疆褐牛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作为育种材料培育牛的新品种与新疆褐牛新类型。
关键词: 新疆褐牛 群体遗传变异 微卫星位点 多态信息含量 杂合度 等位基因数 遗传结构


新疆褐牛育种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中国畜牧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新疆褐牛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对选择重要性,为今后新疆褐牛良种选育和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差额法和系统分析法,基于新疆褐牛当前生产水平和市场价格体系,对新疆褐牛3类性状10个育种目标的边际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乳用性状、肉用性状和功能性状的相对经济重要性比例为36∶34∶30,近似于1∶1∶1,其中产奶量、日增重、18月龄体重和生产寿命4个性状的相对权重最大,分别为27.2、19.4、12.9和10.3。本研究结果符合新疆褐牛实际生产情况,在加强乳用和肉用性能选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功能性状的选择,以平衡育种为主加快新疆褐牛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增加育种效益。


新疆褐牛表型性状与产肉性能相关回归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测定了成年新疆褐牛的肉质性状(眼肌高度(x1)、背膘厚度(x2)、眼肌面积(x3))、体重(x4)、体尺(体高(x5)、体斜长(x6)、胸围(x7)、管围(x8))以及屠宰后各部位肉重,分析了肉质性状、体重、体尺与高档肉重(y1)、后部位肉重(y2)、优质肉重(y3)、全部切块重(y4)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体重对胴体的高档肉重;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后部位肉重;眼肌面积、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优质肉重和全部肉块重影响较大。新疆褐牛高档肉重、后部位肉重、全部肉块重、优质肉重与肉质性状、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6.34 x2+0.141 x3+0.061 x4;y2=0.064x4+1.071 x5-0.459 x7;y3=0.279 x3+0.110 x4+0.813 x5-0.313 x8;y4=0.558 x3+0.221 x4+1.625 x5-0.626 x8。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肉质性状、体重、体尺可以作为选择产肉性能的直接或间接指标。


饲料中添加赐力健对新疆褐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选择健康无病、发育良好的12月龄左右新疆褐牛38头,根据称重记录经配对后分为高、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组,在不同营养水平饲料中添加赐力健进行不同体重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总增重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分别提高16.00、18.67、23.97 kg,且高营养水平试验组与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最高达2 606.79元,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最低2 113.29元高出493.5元。


新疆褐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评估新疆褐牛主要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生长性状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37、0.38、0.34,属中等水平,各阶段龄体尺指标的遗传力不同,周岁体重、2岁体重、体斜长、体高等指标存在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建议加强开展以体高、体斜长为重要育种目标的新疆褐牛早期选种、选育工作。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新疆褐牛饲养管理技术探讨
《兽医导刊 》 2015
摘要:新疆褐牛是优良的乳肉兼用品种,是新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其主要产地是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区。本文结合了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情况,分析0~3月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从而为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