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升活牛与牛肉产品质量需求的对应程度,实现肉牛产业优质优价、优质优加、优质优营的高效率、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试验选取19~21月龄安格斯阉牛55头,按宰前活体评定规则分为特级牛(试验1组)、优级牛(试验2组)、良级牛(试验3组),进行了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部位肉重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1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试验2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重、屠宰率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肉品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深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1),胴体胸深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后腿长、肋部肉厚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试验1组小瓜、辣椒条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米龙、上脑、里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试验2组眼肉、外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说明宰前活体评定分级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等级活牛的产肉性能,提高高档、优质部位肉分割产出率,提升肉品质量等级.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活体评定 产肉性能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部位肉重


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胴体质量及分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褐牛屠宰性状的主成分。[方法]对伊犁天西养殖公司提供的33头、32~34月龄育肥新疆褐牛阉牛的产肉性能及牛肉质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胴体分割性状、优质切块做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测定新疆褐牛屠宰率达59.45%,胴体重、屠宰率均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上脑、外脊、眼肉3块高档肉与活体重、胴体重呈强度正相关,胴体分割性状的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24%。[结论]从特征根与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反映了新疆褐牛牛体发育情况,参考第1主成分来指导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疆褐牛 产肉性能 胴体质量 分割性状 主成分分析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去势对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0头健康的、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进行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配对试验设计,设置去势组和未去势组,每组25头,同一阶段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0d。结果表明,与未去势组相比,去势极显著提高了牛肉的肌红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的pH(P<0.01),显著提高了牛肉的大理石花纹、脂肪、干物质、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MUFA/SFA、MUFA/PUFA比值(P≤0.05);去势具有降低牛肉硬脂酸含量的趋势(0.05
关键词: 去势 西门塔尔牛 肉品质 产肉性能 大理石花纹 脂肪酸 胆固醇


新疆褐牛表型性状与产肉性能相关回归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测定了成年新疆褐牛的肉质性状(眼肌高度(x1)、背膘厚度(x2)、眼肌面积(x3))、体重(x4)、体尺(体高(x5)、体斜长(x6)、胸围(x7)、管围(x8))以及屠宰后各部位肉重,分析了肉质性状、体重、体尺与高档肉重(y1)、后部位肉重(y2)、优质肉重(y3)、全部切块重(y4)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体重对胴体的高档肉重;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后部位肉重;眼肌面积、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优质肉重和全部肉块重影响较大。新疆褐牛高档肉重、后部位肉重、全部肉块重、优质肉重与肉质性状、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6.34 x2+0.141 x3+0.061 x4;y2=0.064x4+1.071 x5-0.459 x7;y3=0.279 x3+0.110 x4+0.813 x5-0.313 x8;y4=0.558 x3+0.221 x4+1.625 x5-0.626 x8。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肉质性状、体重、体尺可以作为选择产肉性能的直接或间接指标。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杂交肉用马与伊犁马体重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草食家畜 》 2014
摘要:本试验对阿尔登肉用公马与伊犁母马杂交F1代的体尺以及屠宰性状的测定,探索杂交F1代肉用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肉性能,为今后的肉用马选育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伊犁昭苏县军马场3~4岁自然放牧的杂交F1代肉用公马5匹,伊犁公马4匹,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杂交F1代肉用公马与普通伊犁公马的宰前平均活重分别为338.4 kg、295.5 kg,相差42.9 kg,存在显著差异(P<0.05);F1代杂交公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长、后腿长、眼肌长、胸深、后腿宽、后腿围、眼积面积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肉用马具有发育快,体重高,具有明显的肉用体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