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帕米尔牦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帕米尔牦牛种质资源特性,选取成年公母牛各5头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查吾拉牦牛、环湖牦牛、大通牦牛、肃南牦牛、金川牦牛、九龙牦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317.00 kg)、胴体重(164.16 kg)、眼肌面积(45.85 cm2)、屠宰率(51.32%)和净肉率(39.56%)比母牛分别高25.79%、29.60%、11.45%、2.23%和0.18%,母牛的肉骨比(4.48)比公牛高12.10%。与其他牦牛品种相比,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和胴体重比大通牦牛分别高3.31%和43.01%,比环湖牦牛分别高39.04%和61.10%;屠宰率比大通牦牛、环湖牦牛和查乌拉牦牛分别高13.49%、14.89%和6.01%;净肉率比大通牦牛和环湖牦牛分别高31.38%和15.13%,肉骨比比环湖牦牛高7.53%。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熟肉率(62.38%)、pH0值(5.86)、pH24值(5.46)和嫩度(10.04 kgf)比母牦牛分别高1.33%、1.21%、3.80%和9.61%,但母牛肉色的亮度(9.97)、红度(37.14)和黄度(10.73)比公牛分别高23.24%、4.44%和2.68%。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氨基酸总量(21.09 g/100 g)比大通牦牛和金川牦牛分别高13.39%和2.08%。帕米尔牦牛公、母牛肉的EAA/TAA均大于38.5%,EAA/NEAA分别为63.87%和63.19%。说明帕米尔牦牛肉不仅氨基酸总量丰富,而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可见,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及优良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在今后的品种选育和育肥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优质肉块的产量、肉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整体提升。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肠道酶系建立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瘤胃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饲粮降解为宿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肠道酶是帮助宿主消化的关键因子,酶种类和活性的高低影响着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和肠道酶系表达,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是目前普遍的研究方向.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全,菌群和酶系结构并不完善,在幼龄反刍动物微生物群落稳定之前,早期调控其瘤胃微生物群落和肠道酶系可以更加长期、有效地改善幼畜胃肠道环境发育,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本文概括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酶系建立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体内干扰Zfy基因对驴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体内干扰Zfy基因对驴睾丸、附睾组织中Zfy蛋白表达以及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种公驴,将一侧睾丸注射空载体作为对照组,另一侧睾丸注射Zfy干扰载体作为干扰组。采集睾丸、附睾组织,分别制作冰冻切片、固定液中固定及液氮中保存。使用冰冻切片观察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干扰组和对照组Zfy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qPCR检测干扰Zfy基因对睾丸、附睾中精子生成相关基因SYCP3、STRA8、TNP2、FA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绿色荧光蛋白主要在驴曲细精管中的圆形精子细胞和部分长形精子细胞中表达,干扰载体成功转入;干扰组驴睾丸Zfy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干扰Zfy基因使驴睾丸中SYCP3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附睾中TNP2和FAS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而睾丸和附睾中STRA8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驴Zfy基因主要在驴圆形精子中表达,干扰Zfy基因可显著抑制驴睾丸中Zfy蛋白表达、SYCP3基因表达和附睾中TNP2、FAS基因表达。


无芒雀麦幼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策略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温变化对植物形态、生理及分子调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本研究为探究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应对温度变化采取的适应对策,设置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T1(15/5℃)、增温T2(17.5/7.5℃)、增温T3(20/10℃)、增温T4(22.5/12.5℃)和增温T5(25/15℃),观测其幼苗的表型和解剖结构,测定生理特征,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叶长和叶生物量分配,降低了叶片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部分增温处理(T3,T5)减少根生物量分配并减小根系直径(P<0.05);增温使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更强,形态和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较弱;T5增温下叶片差异表达基因199个,根系484个。总体而言,无芒雀麦幼苗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对增温的响应更敏感。


不同豆禾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开展了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分别和燕麦(Avena sativa)、小黑麦(Triticale)及黑麦(Secale)的混播组合研究。试验设置单播边锋255 kg/hm~2(B-D)、凯速255 kg/hm~2(K-D)、速捷255 kg/hm~2(S-D)、捷达冬牧70 255 kg/hm~2(J-D)、陇箭2号150 kg/hm~2(L-D)为对照,混播边锋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BL-H)、凯速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KL-H)、速捷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SL-H)、捷达冬牧70 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JL-H)为处理组,试验共9个处理,测定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混播组合中,JL-H总干草产量最高(15.58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1);SL-H的粗蛋白含量为12.73%,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混播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总体低于单播禾草,高于豆草;混播组合中,BL-H的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6.27%和36.63%。研究表明,SL-H混播组合综合评价值最高(0.218),若兼顾产量和营养品质,SL-H混播组合(速捷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适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种植应用。


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传播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采用K-B纸片法对40株猪、羊、骆驼、马、鸡、鹅、鸽、犬和猫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利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检测以及质粒复制子分型,通过接合试验对多黏菌素耐药表型的水平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四环素、链霉素、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2.5%~100%;对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0.0%~67.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5%~10.0%,均为多重耐药。40株受试株中,各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mcr-1,12.5%;blaCTX-M-1,85%;blaCTX-M-9,15%;blaTEM,60%;floR,70%;tetA,55%;tetG,17.5%;sul2,37.5%;sul1,17.5%;aadA1,35%;strA,32.5%;aac,17.5%;未检出mcr2~10、blaCTX-M-2、blaSHV、strB和tetE。共检出4种质粒复制子型,IncFIB,52.5%;IncHI2,20%;IncN,20%;IncFIA,7.5%。9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40株受试菌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但在接合子中未检测出耐药基因、质粒和整合子。结果表明,新疆动物源携带blaCTX-M且对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种类多样,均可水平转移多黏菌素耐药表型,应当谨慎使用多黏菌素,以期减缓耐药细菌的发展。
关键词: 携带blaCTX-M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耐药 流行特征 动物 新疆


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肉鸽360只,随机分为4组(CK、A、B、C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CK组饲喂基础日粮,A、B、C组添加0.01、0.025、0.05 g/kg的中草药制剂。试验期37 d,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B组末重显著高于CK组(P<0.05)。(2)C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K、A、B组(P<0.05),C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A、B、CK组(P<0.01),其他血清抗氧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B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比CK组降低了2.6%。(3)B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的补体C3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补体C4含量极显著高于CK、A组(P<0.01),B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A(P<0.05),极显著高于CK组(P<0.01),B组的γ干扰素(IFN-γ)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4)在肠道酶活性方面,CK组回肠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对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可有效改善肉鸽生长性能,显著提高血清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水平,并改变肠道消化酶活性;以0.025 g/kg添加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中草药制剂 肉鸽 生长性能 血清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新疆地区多胎细毛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通径与回归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多胎细毛羊的生长规律,试验以239只成年多胎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Y)、体高(X1)、体长(X2)、胸围(X3)、头长(X4)、胸宽(X5)、管围(X6)7个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体重与6个体尺指标的相关性、通径及回归分析,建立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适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多胎细毛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体重(19.76%)>胸宽(11.69%)>胸围(9.66%)>管围(8.40%)>体长(7.30%)>体高(6.59%)>头长(5.89%)。各体尺指标与体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09。胸围对多胎细毛羊母羊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除胸围外,其余各体尺指标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均小于间接作用。多胎细毛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60.292+0.387X2+0.689X3+0.579X5(R2=0.702,F=188.188,P<0.01)。说明在对多胎细毛羊进行选育时,应提高对其体长、胸围、胸宽的选择程度,同时也应考虑体高、头长、管围对体重的间接影响。
关键词: 多胎细毛羊 体重 体尺指标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皮山红羊群体遗传结构及产羔数候选基因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皮山红羊是分布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新发现多羔性地方绵羊品种。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基因组水平上了解皮山红羊的群体遗传结构及产羔性状受选择信号区域,并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方法】选择30只连续产2~3羔的经产皮山红羊母羊为高繁组(high fertility, HF),30只连续产单羔的经产皮山红羊母羊为低繁组(low fertility, LF),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进化树、群体遗传结构及全基因组扫描(Fst&θπ)等综合分析法确定候选区域,进一步筛选皮山红羊产羔性状候选基因。采用飞行质谱分型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分型验证。【结果】皮山红羊高、低繁殖组群体连锁不平衡(LD)分析衰减曲线相似,系统进化树显示两组群体分化程度不明显。PCA结果显示,两个群体明显聚成一簇,个别个体离群,其位置及相互关系符合进化树结构以及群体结构结果。设置同时达到Top 1%Z(Fst)值和θπ值的窗口为候选区域,共注释229个强选择信号,HF和LF组注释基因分别为86和143个,其中筛选到42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如MARF1、CHGA、BMPR1B、IMMP2L、CDK14、ZDHHC3、CCDC71、DSCAML1、LIMK2、P2RY14等。经GO与KEGG通路分析发现,GO功能显著富集在钠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的调控、凋亡过程的调控、钠离子通道调节剂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G蛋白偶联嘌呤核苷酸受体活性等条目,KEGG显著富集通路主要与信号传递、信号通路、物质代谢等通路有关。分型结果表明,MARF1基因有11个SNPs位点在皮山红羊群体中真实存在,其中,g.14023542 T>A、g.14036507 A>G、g.14046123 C>T位点与群体平均产羔数显著关联,且前2个突变位点呈现强连锁关系(r~2>0.3),g.14023542 T>A位点TT基因型具有最多的平均产羔数(1.901±0.675)。【结论】皮山红羊高繁组和低繁组两个群体遗传背景相似,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不明显。MARF1、CHGA、BMPR1B、IMMP2L、CDK14、ZDHHC3、CCDC71、DSCAML1、LIMK2、P2RY14等基因可能是影响皮山红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MARF1基因的3个SNPs位点可作为皮山红羊产羔性状潜在分子选育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