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452条记录
欧洲肉鸽Ⅱ系与欧洲肉鸽Ⅲ系杂交乳鸽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分析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欧洲肉鸽Ⅱ系与欧洲肉鸽Ⅲ系(OⅡ×OⅢ)杂交乳鸽在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上的表现.试验选取40只0d的OⅡ ×OⅢ杂交乳鸽进行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公、母各半),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28 d杂交乳鸽群体均一性相对较好,除体重变异系数较大为9.93%外,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杂交乳鸽公鸽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鸽(P<0.05).杂交乳鸽体重与体斜长、胫围、胫长、屠体重等8项指标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或P<0.01).28 d杂交公、母鸽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公鸽的肉品质较优.研究表明,28 d杂交乳鸽的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方面虽未完全超越亲本,但其群体的均一性和产肉性能良好,可为优质肉鸽的育种、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欧洲肉鸽Ⅱ系 欧洲肉鸽Ⅲ系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勒泰羊成年母羊体重及体尺性状的回归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阿勒泰羊成年母羊体尺与体重的相关关系,测定439只健康阿勒泰羊成年母羊的体重(y)、体高(X1)、体长(X2)、胸宽(X3)、胸深(X4)、胸围(X5)、管围(X6)、脂臋长(X7)、脂臀宽(X8)、脂臀厚(X9)10个性状,运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与通径系数的计算,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建立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围与阿勒泰羊成年母羊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次为胸宽;胸围对阿勒泰羊成年母羊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大于其它性状;阿勒泰羊成年母羊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0.251X1+0.568X3+0.438X4+3.487X6+0.443X9-42.579,该模型中体重与胸围、管围、胸宽、脂臀厚、体高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1)。本研究可为实际阿勒泰羊成年母羊的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以此提高阿勒泰羊的选育速度与效率。

关键词: 阿勒泰羊成年母羊 体重 体尺 相关 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毛羊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周岁母羊各育种目标性状间的相关及差异性,分析各性状间的遗传规律,为提高新疆细毛羊的育种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测量并整理共计 1 546只周岁母羊(苏博美利奴羊497 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1 049 只)的个体鉴定记录和剪毛记录,测定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和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利用SPSS 25.0 软件,对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毛长、剪毛量)、繁殖性状(出生类型)以及生长性状(体格评分、鉴定时体重)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性状间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类型间的差异.[结果]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出生类型与相关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和毛长)以及生长性状(体格评分和鉴定时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苏博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两品种间鉴定时体重均与平均纤维直径、毛长以及剪毛量等毛用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各毛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苏博美利奴羊在毛用性状(平均纤维直径和纤维直径标准差)和生长性状(鉴定时体重)均优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平均纤维直径的范围在16.86~19.01 μm,属优质超细型细毛羊.

关键词: 苏博美利奴羊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育种目标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犬细粒棘球绦虫(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表膜抗原(EgSfAg)免疫兔获得抗血清,同时利用抗EgSfAg杂交瘤细胞株4E8制备单抗,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多抗和单抗4E8,制备Eg、多房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和犬弓首蛔虫等5种蠕虫抗原作为特异性质控样品,利用单抗4E8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通过人工感染犬结合氢溴酸槟榔碱下泄法制备阳性对照样品,同时设置敏感性质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构建样品盘,以多抗为捕捉抗体,HRP标记的单抗4E8为检测抗体,建立犬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单抗4E8仅与EgSfAg有特异性反应;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量为1∶512;对130份阳性样品的平均检出率为95.38%;交叉试验结果显示仅EgSfAg结果为阳性;检测150份阴性样品的平均符合率为95.56%。综上,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终末宿主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抗原 单克隆抗体 ELISA 样品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舌病新疆分离株VP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及一步法RT-PCR方法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t比对,用软件MEGA 5.0分析序列差异,根据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运用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对蓝舌病新疆分离株S7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序列与哈尔滨报道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较高为89.64%,与中国云南报道BTV-29型分离株、蒙古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分别为87.49%和87.39%;与德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为80.70%,其余均无同源性序列。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序列与4条同源序列间存在26处核苷酸差异,9处氨基酸差异。【结论】建立的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BTV中国新疆分离株扩增获得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敏感性为4.0×103 copies/mL。

关键词: 蓝舌病 VP7蛋白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萨克羊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萨克羊是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发展壮大哈萨克羊的产业规模,对农民增收以及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对哈萨克羊的种质资源研究,本试验选取26只11月龄的健康哈萨克羊(母羊13只、公羊13只)进行屠宰性能与生产性能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羊公羊的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母羊,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各指标接近12月龄哈萨克羊标准。哈萨克羊的活重与胴体重、净肉重、胸围、尾长的回归模型公式分别为y_胴=0.685x–6.513、y_净=0.430x–2.681、y_胸=0.597x+58.699、y_尾=0.640x+5.255。11月龄哈萨克羊的屠宰性能符合正常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作为哈萨克羊屠宰性能与生产性能的参考。

关键词: 哈萨克羊 屠宰性能 生产性能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解冻方式对牛羊肉品质特性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4℃冰箱解冻(RT)、静水解冻(HT)、盐水解冻(SWT)、超声波解冻(UWT)4种方法解冻冷冻的牛羊肉,测定解冻后牛羊肉的pH、嫩度、保水能力(解冻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烹饪损失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丙二醛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总巯基含量,分析牛羊肉的肌纤维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的理化特性、保水能力、营养指标、色泽、脂质氧化及腐败变质的影响较小,其中SW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保水能力、理化特性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更适合解冻冷冻的牛羊肉。

关键词: 牛羊肉 解冻方式 理化特性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丰富的绵羊品种是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品种资源数量下降以及绵羊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保护和利用绵羊资源、提高生产性能,利用分子技术开展绵羊遗传育种研究已成为主流。微卫星标记技术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虽在自动化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具有信息量大、分布广、多态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在畜禽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卫星标记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的作用机制、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筛选及检测分析方法等,重点综述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在绵羊遗传多样性评估、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亲权鉴定、杂种优势推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开展绵羊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绵羊 遗传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新疆南疆地区羊肉中代谢物差异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新疆南疆地区广泛饲养的多浪羊为试验对象,饲喂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种β-受体激动剂的混合试剂21 d,分别在7、14、21 d屠宰采集羊肉样本,使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方法分析饲喂β-受体激动剂混合试剂样本及未饲喂β-受体激动剂混合试剂样本之间的代谢差异,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β-受体激动剂处理的3个不同时间点共同富集代谢通路有磷酸戊糖途径,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其中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极为显著。参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关键代谢物为6磷酸葡萄糖,5-磷酸-D-核酮糖,4-磷酸-D-赤藓糖。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检测新疆南疆地区羊肉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参考标志物。

关键词: 差异代谢物 β-受体激动剂 L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毛色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10个候选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可能影响动物毛色的10个候选基因(TCF25、TYR、TYRP1、ASIP、KIT、MITF、EDNRB、SLC7A11、MC1R和DCT)与巴什拜羊毛色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只1周岁不同毛色(棕色、白色和黑色各10只)被毛的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与毛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毛色被毛巴什拜羊皮肤中,TCF25、ASIP和EDNRB基因在白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色和棕色被毛皮肤(P <0.05);TYR、TYRP1、DCT和MC1R基因在黑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色和棕色被毛皮肤(P <0.05);MITF基因在棕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和黑色被毛皮肤(P <0.05),而KIT和SLC7A11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可知,TCF25和ASIP基因主要与巴什拜羊白色被毛性状相关,TYR、TYRP1、DCT和MC1R主要与巴什拜羊黑色被毛性状相关,而MITF和EDNRB基因参与调控巴什拜羊棕色和白色被毛性状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毛色性状 巴什拜羊 毛色相关基因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