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397条记录
鸡滑液囊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现在规模化禽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支原体之一,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为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现状。本课题参考CLSI和EUCAST中制定流行病学/野生型临界值(epidemiological/wildtype cut-off values, ECOFFs/CO_(WT))的方法,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收集汇总近5年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MS对各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数据,应用肉眼观察法、ECOFFinder软件分析法和正态化耐药解释法(NRI)综合分析从而得到ECOFFs,随后计算相应的耐药率。结果显示,MS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大观霉素的ECOFF值分别为1、0.5、0.5、2、4、2、2、2、8和4μg·mL~(-1)。在CLSI和EUCAST缺乏MS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折点下,本课题为临床合理用药,耐药性工作的开展,减少MS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治疗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流行病学临界值 耐药性 ECOFFinder软件 正态化耐药解释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和田地区和田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测定了326只(公羊60只,母羊260只)2周岁健康且无病和田羊的体重(Y)以及体高(X1)、胸围(X2)、胸深(X3)、胸宽(X4)、管围(X5)6个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羊公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是胸围、体高、胸深,且胸围、体高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和体重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影响和田羊母羊体重的体尺指标是胸围、管围、胸深,且胸围、管围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体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田羊公羊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397X1+1.096X2–0.69X3–117.06(P<0.01,R~2=0.757);母羊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98X2–0.573X3+4.555X5–64.006(P<0.01,R~2=0.678)。本分析结果适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和田羊公羊和母羊体重的估算,能够为今后的品种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和田羊 体重 体尺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esNet深度残差网络的白喉乌头检测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毒害草的蔓延威胁着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是新疆伊犁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害草之一。为了实现天然草原异质背景下快速、精准、自动检测毒害草的目标,以白喉乌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构建白喉乌头数据集。基于Faster-RCNN和SSD算法,采用ResNet50和ResNet101两种深度的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对比测试集的检测精度Faster-RCNN_ResNet50的mAP (平均精确度)值最高,达到64.74%,而SSD_ResNet50的mAP最低,仅为48.70%,Faster-RCNN_ResNet101的mAP值为63.37%,而SSD_ResNet101的为52.55%。本研究对从航拍正射影像中检测白喉乌头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毒害草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无人机遥感 目标识别 Faster-RCNN SS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代部分肉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462只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杂交F2代羊背最长肌的肉质性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初步筛选肉质性状(熟肉率、失水率)的候选基因,并通过QQ-plot图对群体层化效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上肉质性状群体层化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整体系统偏差,也不存在明显群体层化效应。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6个SNP位点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其中与熟肉率显著相关的位点8个,与失水率显著相关的位点8个。根据基因注释和文献检索结果,推测DOCK4、AOAH和CREB5基因可作为影响绵羊熟肉率的候选基因,所筛选出的候选基因主要通过调控肌纤维类型、参与肌肉生长过程等途径影响熟肉率;推测PRKCE和PRKG1基因可作为影响绵羊失水率的候选基因,筛选出的候选基因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分化、肌肉收缩、脂肪生成及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等作用而影响失水率。本研究结果将为改良绵羊肉质嫩度、多汁性提供候选分子标记,为地方品种绵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肉质性状 熟肉率 失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及其副产品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辣椒富含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等成分,具有调味、增色、健胃、消食等功效。辣椒副产品包括辣椒叶、辣椒秆、辣椒籽、辣椒粕及辣椒粉等,富含维生素、粗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辣椒及其副产品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文章综述辣椒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叶 辣椒粉 辣椒素 动物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区牛冠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是造成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新疆养牛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引入品种数量日益增多,BCoV感染呈上升态势,但对其流行现状与规律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于2020—2022年对新疆南、北疆养牛业主产区BCoV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了两年跟踪调查,共采集犊牛腹泻粪样本652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了BCoV检测。对分离鉴定到的毒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BCoV总阳性率23.93%(156/652)。BCoV感染呈季节性变化,冬季为主要感染季节,检出率高达50.85%。南疆地区BCoV发病率高于北疆地区。与奶用犊牛相比,肉用犊牛更易感染。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BCoV毒株暂命名为BCoV/China/XJ-CJ/2022,该毒株的S基因与2018年毒株MN982199.1进化关系最近,N基因与2018年毒株MK095169.1BCOV-China/SWUN/LN4/2018进化关系最近,M基因与2017年毒株MK095148.1 China/SWUN/SC1/2017进化关系最近,HE基因与2017年毒株MK095136.1 BCOV-China/SWUN/SC2/2017进化关系最近。使用软件分析BCoV/China/XJ-CJ/2022与其它国家出现的BCoV毒株之间未出现基因重组现象。经5个结构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析,发现其基因依然与中国国内本土毒株FJ938064.1_E-AH187-TC相似度最高,分别最低达到91.50%和96.70%。调查结果表明,BCoV在新疆规模化牛场呈现出的季节、地域和品种间的感染差异性可为精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添加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将体重(36.08±3.71)kg且健康的湖羊后备母羊30只,经体外和体内两次驱虫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骆驼刺添加5%组(A组)、10%组(B组)、20%组(C组)和40%组(D组)5组,每组6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过程中收集采食量、体增重数据,并采集饲料样、血样用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20%组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料肉比(F/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组、20%组和40%组(P<0.01).(2)当骆驼刺添加量不小于10%时,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M)均有明显提高,其中TP含量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ALB含量10%组、20%组和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 含量40%组极显著高于5%组(P<0.01),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10%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5%组、20%组和40%组(P<0.05);40%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组的经济效益最高,比对照组、5%组、10%组和40%组分别高87.14%、75.10%、74.76%和511.87%.日粮中添加10%以上骆驼刺可显著增加后备母羊免疫力,综合后备绵羊ADG、F/G、机体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生产中建议添加20%的骆驼刺.

关键词: 骆驼刺 饲喂量 免疫力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起放牧羊群布鲁氏菌病的分析检测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一起放牧羊群布鲁氏菌病(布病)分析检测方法适用性,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BT、GICA、SAT、MAT、FPA、iELISA、cELISA和PCR等方法检测90份来自流产羊群的血清样品,并从诊断方法的适用性特点、现场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0份羊血清样品中,RBT、GICA、SAT、MAT、FPA、iELISA、c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8/90)、12.22%(11/90)、17.78%(16/90)、14.44%(13/90)、21.11%(19/90)、25.56%(23/90)、24.44%(22/90),PCR检测出14份阳性。【结论】初筛可选用RBT、GICA、FPA或iELISA等方法,确诊选用SAT、MAT或cELISA等方法。放牧羊群布病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成年羊42%>断奶羔羊2.5%);雌性羊布病阳性率高于雄性(雌性29.68%>雄性11.54%),有流产史的羊群患布病的风险更高,成年雌性羊更易感染布鲁氏菌。检出阳性羊进行无害化处理,羊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使用布病M5-90弱毒疫苗对阴性羊进行免疫,免疫2个月后允许交易和屠宰。

关键词: 放牧羊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检测方法 PCR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粗蛋白水平和预混料对配种前期母驴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预混料组成日粮对配种前期母驴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及雌激素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平均体重(229.18±19.11)kg、配种前3个月的经产疆岳驴母驴60头,随机均分为日粮I组和日粮II组.日粮I组饲喂低粗蛋白不含预混料的日粮,日粮Ⅱ组饲喂高蛋白+预混料的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d.结果:在体重方面,日粮Ⅱ组母驴第60天重、第90天重以及总增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4.30%、6.05%、128.53%和131.58%;在氮、糖、脂代谢方面,日粮II组母驴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35.01%、39.80%、2.36%、13.79%、25.00%和39.13%;在繁殖激素方面,日粮Ⅱ组母驴血浆中促卵泡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65.50%和37.13%.因此,饲喂本研究设计的高蛋白+预混料日粮能够显著提高配种前期母驴的体重,同时增加其血浆中蛋白浓度,促进促卵泡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关键词: 日粮 母驴 体重 血液生化指标 激素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无乳链球菌对喹诺酮耐药的基因特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110株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自中国10省区2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PCR检测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表明:110株牛源无乳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98.2%、94.5%;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对其他2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均发生了QRDR基因突变,氨基酸突变位点有GyrA的Ser81Leu、Glu85Lys, ParC的Ser79Phe、Asp83Tyr, ParE的Asp437Asn,其中,耐药菌基因最主要的突变类型是GyrA(Ser81Leu)+ParE(Asp437Asn),该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呈中高度耐药;ParC的Ser79Phe或Asp83Tyr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ParC的Ser79Phe突变与GyrA的Ser81Leu或Glu85Lys突变联合时,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本研究结果对兽医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控制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喹诺酮类药物 奶牛乳腺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