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397条记录
新疆畜禽饲料资源中粗蛋白含量的调查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新疆不同地州间各种常规饲料原料的粗蛋白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各地州饲粮合理配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全区14个地州的13种115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在科学采样的基础上进行粗蛋白含量测定.对同类不同种饲料样品和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蛋白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差异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除青贮玉米外,干物质含量都在92%以上;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粮食作物秸秆粗蛋白含量最低.8个地州采集玉米样品中喀什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全疆各地州的各种类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变化非常大,因此,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饲粮中粗蛋白含量,为精准配方、精准营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新疆饲料资源 饲料原粮 粮油加工副产物 粗蛋白 精准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比较CRISPR/Cas9和PE技术对HEK293T细胞中eGFP基因的编辑效率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增强型eGFP(Enhanced GFP)基因CRISPR/Cas9和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相关载体,确定CRISPR/Cas9和PE对eGFP基因的编辑效率,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eGFP基因进行靶位点分析,人工合成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egRNA及niRNA,构建LentiCRISPRV2-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U6-eGFP-pegRNA和U6-eGFP-niRNA质粒;培养293T细胞,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HiTOM深度测序,检测eGFP基因的FITC-A-Mean和细胞发生的编辑类型,同时预测不同编辑类型蛋白结构变化。结果发现,eGFP-sgRNA组的FITC-A-Mean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eGFP-PE2组的FITC-A-Mean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eGFP-PE3b组的FITC-A-Mean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Hi-TOM测序表明eGFP-sgRNA、eGFP-PE2和PE3b的编辑效率分别为20.420%、36.735%和40.180%;PE3b较PE2编辑效率提升3.445%;eGFP野生型蛋白二级结构中延伸链最多达到83个(34.73%),eGFP-CRISPR/Cas9-1bp插入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达到144个(56.69%);eGFP-PE-15 bp缺失蛋白中延伸链最多达到85个(36.32%)。本试验成功构建LentiCRISPRV2-eGFP sgRNA、15 bp缺失的pU6-eGFP-pegRNA和U6-eGFP-niRNA质粒,转染后绿色荧光强度均极显著降低,CRISPR/Cas9编辑存在多种编辑形式,而PE编辑除15 bp缺失的精准编辑外存在比例较少的碱基替换,表明利用PE编辑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编辑,为研究动物功能基因和精准分子育种领域奠定基础。

关键词: CRISPR-cas9 引导编辑(PE) eGFP基因 FITC-A-Mean Hi-TOM深度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新疆南疆地区羊肉中代谢物差异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新疆南疆地区广泛饲养的多浪羊为试验对象,饲喂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种β-受体激动剂的混合试剂21 d,分别在7、14、21 d屠宰采集羊肉样本,使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方法分析饲喂β-受体激动剂混合试剂样本及未饲喂β-受体激动剂混合试剂样本之间的代谢差异,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β-受体激动剂处理的3个不同时间点共同富集代谢通路有磷酸戊糖途径,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其中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极为显著。参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关键代谢物为6磷酸葡萄糖,5-磷酸-D-核酮糖,4-磷酸-D-赤藓糖。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检测新疆南疆地区羊肉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参考标志物。

关键词: 差异代谢物 β-受体激动剂 L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SOX18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初步探究SOX18基因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对从湖羊毛囊中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然后构建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过表达效率。将经过鉴定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毛乳头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SOX18过表达载体和空载质粒,每组3个重复。采用Trizol法提取6个样本的总RNA并构建cDNA文库,利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测序,然后对样本相关性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注释,寻找SOX18基因调控的相关候选基因和通路。为确认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随机选取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毛乳头相关基因在所分离的细胞中高表达,表明所分离的毛乳头细胞纯度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OX18基因过表达能够增加毛乳头细胞中SOX18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明构建的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试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间相关性好,SOX18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相比共发现157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03个基因在SOX18过表达后上调,54个基因下调,qRT-PCR分析表明转录组数据准确性高。GO功能分析显示,一些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进展和毛囊发育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信号通路。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SOX18在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和毛囊发育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SOX18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来影响毛乳头细胞增殖和毛囊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解析SOX18基因在湖羊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SOX18 毛囊 毛乳头细胞 湖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霉毒素在肉鸡肝脏中的代谢规律研究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探究黄曲霉毒素对肉鸡肝脏代谢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以白羽肉鸡为试验对象,通过灌服方式注射黄曲霉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肝脏中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等统计方式对代谢物的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对白羽肉鸡肝脏代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共寻找242个差异化合物。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较大,差异化合物最多,以上差异化合物的变化说明黄曲霉毒素可以扰乱肉鸡正常的生理功能,致使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为肉鸡黄曲霉毒素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黄曲霉毒素 白羽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细粒棘球蚴BALB/c小鼠高、低剂量(2 000、500原头蚴)肝脏模型,1、3及8个月后采集小鼠肝脏标本,Masson染色鉴定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表达.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病灶边缘带肝脏组织的胶原染色比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增多并形成了致密的环状结构,在囊壁周围广泛分布,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纤维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α-SMA)染色显示,试验组小鼠肝脏中α-SMA主要表达在炎症浸润及肉芽组织增生区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α-SMA的表达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Collagen Ⅲ)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肝脏组织中Collagen Ⅲ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而在低剂量和高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小鼠肝脏中主要表达在病灶周围,且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上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可导致肝纤维化,且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α-SMA、Collagen Ⅲ的表达水平随着胶原面积的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肝纤维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棘球蚴(包虫)病160年控制失败和成功经验教训及我国的控制对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853年明确棘球绦虫循环史后,冰岛于1863年率先启动针对切断病原循环链的控制措施,十多个国家/地区随之也先后实施了控制计划,在至今的160余年期间,即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包括冰岛、新西兰、乌拉圭、英国威尔士、肯尼亚图尔卡纳和意大利撒丁岛实施细粒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引起)的防控措施实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重点总结宣教、犬驱虫、病畜屠宰管制等措施对棘球蚴病控制的作用。因多房棘球蚴病(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引起)尚没有很成功的控制经验,但根据多房棘球绦虫在犬体内寄生30 d排卵及幼虫寄生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对多房棘球蚴病高发地区的犬采取每月驱虫1次可以作为控制该病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防控策略 驱虫 案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毛色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10个候选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可能影响动物毛色的10个候选基因(TCF25、TYR、TYRP1、ASIP、KIT、MITF、EDNRB、SLC7A11、MC1R和DCT)与巴什拜羊毛色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只1周岁不同毛色(棕色、白色和黑色各10只)被毛的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与毛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毛色被毛巴什拜羊皮肤中,TCF25、ASIP和EDNRB基因在白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色和棕色被毛皮肤(P <0.05);TYR、TYRP1、DCT和MC1R基因在黑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色和棕色被毛皮肤(P <0.05);MITF基因在棕色被毛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和黑色被毛皮肤(P <0.05),而KIT和SLC7A11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可知,TCF25和ASIP基因主要与巴什拜羊白色被毛性状相关,TYR、TYRP1、DCT和MC1R主要与巴什拜羊黑色被毛性状相关,而MITF和EDNRB基因参与调控巴什拜羊棕色和白色被毛性状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毛色性状 巴什拜羊 毛色相关基因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尔多斯细毛羊KAP15-1和KAP27-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鉴定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462只1岁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为实验动物,联合DNA混池测序和Snapshot技术,检测KAP15-1基因和KAP27-1基因多态性.采用SAS 9.2 对非同义突变位点和鄂尔多斯细毛羊羊毛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显示:KAP15-1基因的SNP1 突变位点对羊毛纤维直径标准差和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SNP1 突变位点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集中在 60~80 号氨基酸之间.KAP27-1基因的SNP3 突变位点对羊毛平均纤维直径有显著影响,对纤维直径标准差和剪毛前体重影响极显著;SNP3 突变导致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分布在整个氨基酸序列上,但是集中在Beta、Turn、Coil Regions和Antigenic Index部分.综上,KAP15-1基因的SNP1 突变和KAP27-1基因的SNP3 突变影响鄂尔多斯细毛羊羊毛纤维直径,在实际育种中可作为该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关键词: 鄂尔多斯细毛羊 羊毛性状 KAP15-1 KAP27-1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毛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黑色素分布及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ASI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被毛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试验分别选取体况良好的3只野生型纯白色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0只纯白色、8只棕色和10只黑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背部的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对比样本皮肤组织结构及黑色素分布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白色、棕色、黑色3种皮肤组织中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型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皮肤均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且表皮层最薄,各毛色皮肤结构组成无差异;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黑色、棕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的毛囊、毛干中,且黑色较棕色皮肤组织中分布的黑色素颗粒更为密集,而在白色被毛的野生型和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均未发现黑色素颗粒;ASIP蛋白在白色被毛的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表皮、毛囊外根鞘、毛乳头周围的毛基质中大量存在,在棕色、黑色皮肤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说明ASIP蛋白在特定部位的表达情况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白色被毛毛色的发生相关。

关键词: ASIP基因编辑细毛羊 皮肤组织 ASIP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