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阿勒泰羊胚胎PDGFD基因编辑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用CRISPR/Cas9技术生产阿勒泰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D(PDGFD)基因SNP位点的基因编辑胚胎。本研究根据阿勒泰羊PDGFD基因脂尾性状相关的3个SNPs位点设计合成5个sgRNA (PDGFD-314-sgRNA2、PDGFD-314-sgRNA5、PDGFD-410-sgRNA、PDGFD-397-sgRNA2、PDGFD-397-sgRNA7),结合Cas9核酸酶进行体外活性分析。电转阿勒泰羊体外受精4~5 h的胚胎Cas9-s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每组35~40枚,3次重复,培养至第7天统计囊胚率,进行基因组靶基因位点扩增及测序分析。受精卵电转PDGFD和MSTN基因(非PDGFD基因)同源重组基因编辑材料,培养至第7天统计囊胚率及进行PDGFD sgRNA脱靶效率分析。结果表明,5个sgRNA在体外均有高效的切割活性;电转受精卵的存活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电转组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GFD-397-sgRNA2在绵羊体外胚胎中的编辑效率均高于其它sgRNAs。PDGFD-397-sgRNA2在绵羊基因组上错配1个碱基的脱靶位点有19个,覆盖在外显子区的基因有CFDP1,APOO,PCDH11X等;错配2个碱基的位点有31个,覆盖在外显子区的基因有TIMM17B、C1H1orf228和TLL1等。电转PDGFD和MSTN基因同源重组编辑材料,两组胚胎的存活率和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前者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后者(P<0.0 5)。本研究结果表明,阿勒泰羊PDGFD基因尾脂性状相关SNP位点的CRISPR/Cas9编辑显著降低体外胚胎的囊胚率,因此,PDGFD基因可能影响绵羊早期胚胎的发育。综上所述,PDGFD基因可能对绵羊胚胎的早期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电转 CRISPR/Cas9 PDGFD 胚胎发育


EgM9与EGr_09888重组蛋白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细粒棘球绦虫生殖相关基因EgM9和EGr_09888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s)体外发育的影响。确定最适宜SDS与PSCs共培养浓度;设置2.5%和5%的蛋白共培养液加入量,Ⅰ组含20%胎牛血清(阴性对照组),Ⅱ组含0.1%SDS EgM9蛋白共培养液,Ⅲ组含0.1%SDS EGr_09888蛋白共培养液,通过RT-qPCR确定最适加入量;设置Ⅰ~Ⅲ组与体外培养7 d PSCs共培养,收集7 d、21 d的虫体,RT-qPCR、Immunoblotting分析结果。结果表明,0.1%SDS是与PSCs共培养的最适浓度,重组蛋白共培养液的加入量为5%;RT-qPCR分析表明重组蛋白EgM9和EGr_09888对虫体的相应基因均有显著性调控(P<0.01),免疫印迹分析,以EgM9鼠血清为一抗时,7 d和21 d的Ⅲ组在35.0 ku出现条带,以EGr_09888鼠血清为一抗时,在21 d时Ⅲ组在35.0 ku出现条带。研究证实EgM9、EGr_09888重组蛋白分别对细粒棘球绦虫相应基因有显著性调控,对虫体中EGr_09888相应蛋白调控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体外培养 EgM9重组蛋白 EGr_09888重组蛋白


TrKA、NGF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德新肉用细毛羊产羔数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TrKA和NGF基因多态性对德新肉用细毛羊产羔数的影响,本研究以德新肉用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试验群体血液样本,提取DNA,利用PCR-RFLP技术及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统计各个基因型与产羔数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德新肉用细毛羊群体中TrKA和NGF基因具有多态性,且这2个基因在试验群体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TrKA基因在rs106814725位点发现C/T的替换,而NGF基因在rs92654175位点发现G/A的替换。携带TT基因型的TrKA基因和GG基因型的NGF基因的个体在产羔数上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果表明,TrKA和NGF基因可能是影响德新肉用细毛羊多羔性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论可以为德新肉用细毛羊的核心群选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德新肉用细毛羊 TrKA基因 NGF基因 SNP 产羔数


澳洲白绵羊初生重的遗传参数估计
《家畜生态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非遗传因素对澳洲白绵羊初生体重的影响和遗传参数估计,该研究利用SAS 9.4软件中的GLM(一般线性模型)对出生年份、出生季节、胎次、出生类型及性别5个非遗传因素进行最小二乘分析,使用DMU软件中的DMUAI模块对初生重进行方差组分估计。结果表明:澳洲白绵羊初生重遗传力、母体遗传力分别为0.28、0.22,属于中等遗传力;出生年份、出生季节、胎次、出生类型及性别均对澳洲白绵羊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为今后澳洲白绵羊的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估计统计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热致异构体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油在加工贮藏过程易发生异构化生成反式和共轭脂肪酸异构体,开展玉米油反式和共轭脂肪酸的调控研究对保障消费者安全与营养健康至关重要。人工抗氧化剂由于毒性累积已被许多国家禁用或严格限制,天然抗氧化剂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热致异构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油反式和共轭脂肪酸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玉米油反式脂肪酸(0.28%~6.59%)和诱导玉米油共轭脂肪酸(0.53%~16.42%)形成的作用,抑制率为鼠尾草酸>特丁基对苯二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维生素E,诱导率为维生素E>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鼠尾草酸。复配抗氧化剂的抗异构和诱导异构作用低于单独使用抗氧化剂,综合分析鼠尾草酸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作为有效的天然抗异构和诱导异构剂。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玉米油 反式脂肪酸 共轭脂肪酸 抗异构 诱导异构


皮山红羊产羔情况及影响羔羊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析皮山红羊夏秋季产羔情况及影响羔羊初生重的因素。研究收集了503只皮山红羊母羊2022年7—10月的产羔数据,运用SAS 9.2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分析性别、产羔类型、出生月份及母羊年龄对皮山红羊羔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这段时期总产羔率为145%;公羔与母羔之比为1:0.96;产羔类型上单羔至四羔的比例分别为:43%、44%、11%、2%;性别效应、产羔类型效应、出生月份及母羊年龄效应均对羔羊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影响皮山红羊初生重的4个非遗传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以期为今后估计皮山红羊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时划分固定效应和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皮山红羊 非遗传因素 初生重 产羔类型 性别 母羊年龄


健康安格斯犊牛与IBRV感染犊牛鼻腔菌群变化比较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一种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牛呼吸系统病毒。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规模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1月龄安格斯犊牛进行IBR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IBRV感染犊牛的鼻腔菌群变化。临床调查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1月龄安格斯犊牛,采集犊牛鼻拭子,进行IBRV PCR检测,依据PCR检测结果,随机选取单纯IBRV阳性犊牛(P组)和IBRV阴性且无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健康犊牛(N组)各10头,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选择V3和V4可变区使用Illumina平台对鼻腔菌群DNA片段进行双端(Paired-end)测序,分析两组犊牛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牛场犊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共计922头,犊牛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2%(922/11 215);其中死亡98头,病死率为10.6%(98/922)。样品IBRV检出率为22.0%(50/227)。与N组犊牛鼻腔菌群分类单元数相比,P组犊牛在门、纲、目、科水平上呈极显著增加(P<0.01),且属水平也呈增加趋势(P=0.056)。Alpha多样性显示,P组犊牛鼻腔菌群均匀度(Pielou_e)和覆盖度(Goods_coverage)指数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Beta多样性中P组犊牛鼻腔菌群结构与N组犊牛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和菌属差异性显示,P组犊牛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极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1),绿弯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丰度极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1);P组犊牛的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丰度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5),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P组犊牛在MetaCyc代谢通路中存在9条代谢通路变化,在KEGG代谢通路丰度预测中存在7条代谢通路变化,主要和参与合成,炎性反应标志物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相关。此外,两组间鼻腔菌群在细胞功能、物质运输、分解和合成代谢以及疾病发生等预测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呼吸道症状病牛群中IBRV感染和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明犊牛感染IBRV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安格斯肉牛 犊牛 鼻腔菌群 代谢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