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397条记录
石榴皮瓤提取物对成年小鼠体重增长及血浆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石榴皮瓤提取物对小鼠体重、血浆抗氧化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平均体重(37.31±5.57)g的成年小鼠30 只,随机分为2 组,每组15 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基础日粮条件下试验组小鼠灌喂1.5g/(d·只)石榴皮瓤粗提物[即鞣花酸的灌喂量为40.74 mg/(d·只)],对照组小鼠灌喂相应体积的无菌蒸馏水,灌喂试验21 d.试验结束当天,小鼠晨饲前空腹称量体重,断尾采集小鼠血液.[结果](1)试验组小鼠的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8.21%(P<0.05)、47.56%(P<0.05)和48.39%(P<0.05);(2)试验组小鼠血浆中SOD、CAT、和T-AOC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4.44%(P<0.05)、54.82%(P<0.05)和27.69%(P<0.05),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了36.01%(P<0.01)和43.21%(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组小鼠血浆中MAD的浓度(P<0.05);(3)试验组小鼠血浆中TNF-α和IL-17 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 17.16%(P<0.05)和30.34%(P<0.05).[结论]对小鼠灌喂石榴皮瓤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小鼠体重,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和抗炎症能力.

关键词: 石榴皮瓤提取物 小鼠 体重 抗氧化 炎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羊常见多发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其中A型和D型是Pm最主要的致病血清型。巴氏杆菌病患羊临床症状以高热、肺炎、顽固性腹泻、关节炎、精神沉郁、高死亡率等为主,是当前致哺乳期羔羊死亡的最主要疫病,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深入研究及报道甚少。本文对羊巴氏杆菌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巴氏杆菌病 血清型 流行病学 诊断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万寿菊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万寿菊粕是万寿菊的鲜花经提取挥发油和叶黄素后的副产品,其年产量可观且含有叶黄素、挥发油、稀萜类、绿原酸、黄酮和糖苷等活性成分,具有作为功能性粗饲料的潜力.本文就万寿菊粕的营养特点、活性成分、畜牧生产中利用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万寿菊粕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文献支持.

关键词: 万寿菊粕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功能性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等肉用性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肉用性状,筛选出早期产肉性能好、增重显著的杂交组合,为确定最优横交固定模式、加快哈萨克羊肉用新类型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以纯种特克赛尔羊为父本、哈萨克羊为母本杂交获得的 4 种杂交组合(级进特哈F2×哈萨克羊、级进特哈F2×特哈F1、特哈F1×级进特哈F2 和纯种特克赛尔羊×特哈F1)后代为研究对象,利用B超测定了 4 个杂交组合 762只 6 月龄羔羊的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及眼肌面积,比较了 4 个杂交组合羔羊上述性状的差异;分析羔羊上述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体重与各肉用性状间的趋势方程;利用Gompertz模型,对 4 个杂交组合羔羊日龄在 100 d、150 d、180 d、210 d 4 个生长阶段的体重进行校正,将同一日龄的体重分别代入预测方程对背膘厚度等 3 个肉用性状进行预测.在日龄 100 d时,F2×F1 组合羔羊具有背膘厚度较薄且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较大的特点,为最优组合.在日龄 150 d后最优杂交组合公羔为纯特×F1,母羔为F2×F1 组合.出栏体重在45 kg之前,F2×F1 组合羔羊肉用性状较优,出栏体重在 45 kg之后,纯特×F1 组合羔羊肉用性状较优.本研究对哈萨克羊与特克赛尔羊杂交后代的选育和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6月龄羔羊 背膘厚 眼肌深度 眼肌面积 B超活体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秸秆发酵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秸秆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但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导致秸秆饲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秸秆经过膨化处理后,其中部分纤维分离呈丝状,使秸秆表面粗糙,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繁殖,能够更好地发挥微生物降解功能,进而提高饲料品质和饲料养分转化率.文章综述了膨化和生物发酵对秸秆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膨化秸秆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 膨化生物发酵 饲料品质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制剂在家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家禽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等情况比较普遍,在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同时,在家禽体内也残留许多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等诸多问题.中草药制剂因具有无害化、污染低、毒害性小等优势成为替代化学合成抗生素的最佳产品,是未来畜牧业健康、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文章从中草药制剂的特点及作用出发,阐述其对家禽生长性能、繁殖力、免疫力、肉品质、肠道菌群的影响,旨在为中草药制剂在家禽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草药 家禽 生长性能 免疫力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什地区部分鸽群新城疫病毒的检测及F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调查喀什地区鸽群新城疫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试验采集喀什地区部分鸽群中疑似新城疫病毒感染的病鸽口腔及泄殖腔拭子68份,首先采用胶体金检测法进行初筛,然后采用RT-PCR法对初筛阳性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F基因片段的检测,并将产物进行测序,接着采用qRT-PCR方法对RT-PCR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同源性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8份样本中,有7份样本胶体金检测为阳性,有1份样本RT-PCR检测出目的条带,qRT-PCR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发现,阳性样本的F基因片段序列与NDV03-29毒株(GenBank登录号为DQ217694.1)和Behaira Equpt MR6 2012毒株(GenBank登录号为JX193771.1)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经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发现,所检测到的毒株属于基因Ⅱ型,除了与Behaira Equpt MR6 2012和NDV03-029高度同源外,还与毒株La Sota(GenBank登录号为KU665482.1)的核苷酸相似性较高,与鸽源PPMV-1毒株Vladimir-687-05(GenBank登录号为JF824032.1)核苷酸相似性较低;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与NDV弱毒株一致。说明喀什地区部分鸽群中存在基因Ⅱ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感染情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城疫病毒的监测和防控。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 检测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某奶牛场奶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某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与乳房炎的关系及流行特点,采用临诊诊断结合加州乳房炎诊断(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采集临床型乳房炎、CMT"+"和CMT"-"乳样,用Baird-Parker筛选、PCR法鉴定SA及其毒力基因,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表明,采集的86份乳样有61份(71%)检出SA:临床型乳房炎、CMT"+"、CMT"-"乳样SA检出率分别为69%(24/35)、80%(33/41)和40%(4/10);hla、fnbB是临床型乳房炎和CMT"+"乳源菌株主要毒力基因,1株CMT"-"乳源菌株SA检出毒力基因;临床乳房炎和CMT"+"乳源SA对所有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在76%以上.CMT"-"乳源SA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50%以下.表明该场SA导致的奶牛乳房炎严重,临床型乳房炎、CMT"+"、CMT"-"乳样均能分离出SA,不同乳源SA的分离率、毒力基因和耐药性不同.这种普遍存在的乳腺SA感染,增加了其导致临床型乳房炎的风险和牛场整体乳房炎防控难度,如何根本上清除SA的这种普遍感染,是该牛场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CMT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选择信号分析及其对绵羊功能基因的挖掘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并为人类提供肉、奶、毛、皮等生活物资。选择发生时伴随着选择信号的产生,常见的选择信号有群体分化、基因组多样性下降且存在高频等位基因的区域及被选择区域长范围扩展单倍型纯合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选择信号衍生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基于群体分化分析、基于基因组杂合度分析、基于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基于等位基因频率谱分析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对绵羊进行选择信号分析,挖掘出大量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为绵羊分子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作者对选择信号的分类与检测方法及其对绵羊功能基因的筛选进行了介绍,并对选择信号分析的应用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选择信号分析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绵羊 选择信号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翻肠囊法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参数、吸收速率参数分析其肠道转运机制。不同肠段中,其主要成分LA与ALA均能在十二指肠(LA:2.71 mg;ALA:1.60 mg)与空肠(LA:1.89 mg;ALA:1.43 mg)中被检出,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透过药量(M)、药物吸收转化率(A)和药物剩余百分数(R),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段中LA、ALA的M高于空肠段,A与空肠段接近,R低于空肠段,因此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肠段。在120 min时,LA和ALA的Pappi(瞬时表观渗透系数)皆高于其他时间点,因此最佳吸收转运时间为120 min。在给药倍数为2.0倍时,肠囊液中的LA和ALA浓度最高,分别为0.35、0.19 mg/mL,因此最佳给药浓度为200 mg/mL。结果表明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可能为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被动运输模式且在十二指肠段中单向转运。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肠吸收 外翻肠囊法 十二指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